人才兴,则乡村兴。近年来,各地通过采取资金支持、荣誉激励、培养扶持等一系列举措,让一批优秀的乡土人才崭露头角。比如,有些地方在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方面积极探索,有的农民因此评上了职称;有些地方开设“乡土人才超市”、制作乡土人才联系服务卡,满足群众“预约”或“订单”需求;还有些地方建设“田间学校”,打造“科技小院”,让乡土人才就地就近实操实训。
一般来说,大部分乡土人才拥有一定手艺或者掌握一定技术,但受制于文化素质不高、施展空间有限等因素,他们在知识、技能上难以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相匹配,生产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因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只能自产自销,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因此,如何把乡土人才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新优势,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已经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课题。
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对乡土人才来说,吸引其扎根农村最关键的是真正落实好政策,各地应把乡土人才放在重要位置,重点在创业资金、技术扶持、职称评定、发展晋升上给予倾斜和突破,让乡土人才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可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医护和农技人员实行直聘政策,让更多来到基层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建功立业。可多组织先进典型宣传推介,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给予奖励,可通过考核吸纳更多骨干力量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可以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把当地退休人员、工商界人士或农村老干部等有志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乡土人才“找出来”“请回来”“用起来”,鼓励他们以投资兴业、援建项目、助学助教、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各种方式,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发掘用好更多“土专家”。以“土专家”为代表的乡土人才多在农村分散分布,可通过“拉网式”摸底调研或举办技能技艺比赛等方式,充分挖掘分散在乡镇、农村的致富能人、种养大户和“土专家”“田秀才”,分门别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做好传统技艺技能的家承、师承等传承,强化乡土人才的市场意识、产品意识、精品意识,推动创新成果走入市场、深入群众。同时,积极引导乡土人才成立农业技术合作社,通过现场示范、结对培养、以师带徒等方式,带动身边群众学技术、学经验。
练好“内功”强化专业素质。应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整合资源和政策,重点依托职业院校,通过“理论学习+田间实操”开展“订单培养”,为农村输送一批与需求相匹配的学徒型人才。立足当地实际,组织专家下乡“传经送宝”,提高职业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职业培训与企业用工需求有效结合,建立培训、招工、就业一条龙的良性运行机制。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生产经营能人当中挖掘培养致富能手,鼓励他们创办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企业+乡土人才+农户”等经营模式,让更多农村优秀青年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刘亚敏)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来源地址:http://www.agri.cn/V20/SC/jjps/./202106/t20210604_7678518.htm)
农村落实“三孩”政策需加强配套支持措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2021-06-10
科技赋能 让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
燕之屋在每瓶燕窝产品上都标注了溯源二维码,云海肴尝试利用摄像头和AI技术判定后厨违规操作,美团通过AI技术形成了贯穿上下游的食品检测和监督体系……近日,在第十二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一些企业介绍了他们如何借科技之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1-06-16
土地出让收入划转为何受热议?
土地与劳动、资本一样,是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要素。既要客观认识土地出让对地方经济增长起到的作用,又要对其引起的负面影响保持警惕,采取措施。各地应抓紧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更高水平均衡。
2021-06-22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