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甘肃与全国一道赢得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任重道远的甘肃而言,这就是接续奋斗的时代号角,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历史新起点。
创造脱贫攻坚奇迹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官员在考察甘肃省定西等地后,得出了“这里是不适合于人类生存土地”的基本结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是甘肃的基本省情。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58个县列入国家六盘山、秦巴山和藏区“三大片区”,还有17个省定“插花型”贫困县,贫困村6220个、贫困人口552万人,贫困人口规模居全国第8位,贫困发生率高达26.6%。2017年,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两州一县)整体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范围,都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面对千百年来困扰甘肃人民的贫困问题,甘肃省委省政府以绝不拖全国脱贫攻坚后腿的政治自觉和造福陇原人民的使命担当,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陇原大地展开了一场“拔穷根、挪穷窝、消除绝对贫困”的反贫困攻坚战。四十万名干部上山下乡,同贫困老百姓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共同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与脱贫篇章。2019年3月7日,在全国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的总攻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甘肃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最终实现全省5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2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谱写了21世纪脱贫攻坚、富民兴陇的历史新篇章。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全国人民有效赓续并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制度优势。省委书记立下军令状、五级书记抓扶贫、社会各界齐努力、亿万人民共脱贫,是甘肃反贫困的真实写照。有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有了东部兄弟省市大力帮扶,有了2600万人民的众志成城与不懈奋斗,在甘肃脱贫攻坚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系列典型案例与感人事迹,如产业扶贫“庄浪模式”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陇南电商扶贫和农业保险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案例,长期贫困的康县更是“上下同心、久久为功”,不但最终战胜绝对贫困,而且建成了享誉海内外的全域美丽乡村,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创造了一个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双丰收的甘肃样板。“精准务实、开拓创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精准扶贫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拓创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二者融合形成的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在甘肃的扶贫历程中,坚持开发式扶贫一直是甘肃反贫困的典型特征。甘肃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精准脱贫反贫困方略,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甘肃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标志着中国反贫困历史掀开新的篇章,也标志着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伟大胜利。“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过去八年多时间里,全国有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其中就有在甘肃涌现出来的“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华池县挂职副县长邱军等优秀帮扶干部,她(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生动诠释了甘肃人民“敢死拼命、志在必得”的脱贫攻坚责任担当与精神风貌,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已经成为甘肃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和精神财富,激励着2600万陇原儿女奋力开拓乡村振兴美好前景。
开创乡村振兴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中央全面作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安排,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宏伟画卷正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为此,一要切实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用稳定脱贫的实际成效夯实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底色和成色,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二要坚持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帮扶制度,把脱贫攻坚中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转化为保障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石;三要增强脱贫地区产业振兴的基础,提升产业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让产业富民、产业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四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和全国人民一道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刘亚敏)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来源地址:http://www.agri.cn/V20/SC/jjps/./202106/t20210604_7678780.htm)
下一篇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人才兴,则乡村兴。近年来,各地通过采取资金支持、荣誉激励、培养扶持等一系列举措,让一批优秀的乡土人才崭露头角。
2021-06-05
农村落实“三孩”政策需加强配套支持措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2021-06-10
科技赋能 让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
燕之屋在每瓶燕窝产品上都标注了溯源二维码,云海肴尝试利用摄像头和AI技术判定后厨违规操作,美团通过AI技术形成了贯穿上下游的食品检测和监督体系……近日,在第十二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一些企业介绍了他们如何借科技之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2021-06-16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