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经过长期使用和科学评估 草甘膦致癌疑云何时休?

作者:网络    发表于 2017-07-07
12860

  美国孟山都公司近日陷入舆论中心。先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县高等法院法官驳回了孟山都的诉讼,在该诉讼中,孟山都抗议将草甘膦列入加州已知致癌物清单的提议;后是孟山都科学家被爆曾代笔草甘膦对人体无害的论文。

  虽然上述两项事件目前尚无定论,但旷日持久的草甘膦致癌之争又起波澜。在经过了长期的使用和科学评估之后,草甘膦致癌疑云何时才能彻底消除?

  加州判决有何影响

  草甘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孟山都化学家合成的一种除草剂的活性成分,在杀除野草方面有奇效,一经发明就受到农民欢迎。

  但是,有些作物天生抗草甘膦,有些则不然,如大豆。如若施用草甘膦除草剂,大豆会和杂草一同死亡。因此,在转基因技术登上农业舞台之后,科学家培育出了抗草甘膦大豆,使其迅速推广种植。目前,草甘膦是全球农业生产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广谱灭生性除草剂,更多用于非转基因作物。

  自草甘膦开发应用以来,多家国际权威机构对其安全性进行过科学评估,均认为其不大可能对人类有致癌风险,这也是草甘膦得以大规模应用的基础。

  然而,2015年3月,位于法国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列为2A类致癌物。这一结果被广泛引用,也是支持此次加州法官做出判决的主要依据。不过,加州目前尚未正式启动将草甘膦列入致癌物的立法程序,因此草甘膦在法律层面尚未被判致癌。

  孟山都亚洲及非洲区企业事务总监高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判决没有遵照美国农药监管机构即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结论, 反而听从IARC, 一个操作不透明的外国团体的意见,这违反了加利福尼亚州和美国宪法。”

  此外,针对论文代写的指控,孟山都回应称该论文符合科学界同行评议出版规范。被指控代写的William Heydens博士也以宣誓的方式解释了自己在其中的作用是文字编辑,因此才会出现在致谢部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罗云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该事件目前尚无定论,但判决会对公众产生较大影响,大家很可能会简单地将癌症与草甘膦挂钩。

  IARC是否权威

  实际上,自草甘膦开发应用以来,一直受到美国环境保护署、美国农业部、欧盟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等众多机构的数次致癌评估,通过广泛的毒理学试验,全球进行了总数超过300个的独立毒理学研究,最终认定不太可能对人类致癌。今年3月15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刚刚宣布,草甘膦可以被安全使用。

  中国水稻所原生物工程系主任王大元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世界卫生组织的下属4个有关机构,有3个不同意‘草甘膦可能致癌’的观点。而IARC不具备审批草甘膦是否有毒的资质,因为IARC并不做实验研究,评级参考的是其他研究机构给出的文献。”

  实际上,IARC对2A级致癌物的定义是“较可能致癌”,与草甘膦一起被列为2A级的还包括油炸食品、红肉、理发师、夜班等。高勇认为,这表明IARC忽略了具体导致癌症的风险水平,即致癌的可能性有多大。

  据介绍,目前评估农药安全风险的主要权威机构包括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环境保护署和欧洲食品安全局三大机构,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基本上是参照上述三大机构来制定农药安全标准。

  草甘膦功与过

  同传统除草剂相比,专家指出,草甘膦毒性更小。

  罗云波表示,抗(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首选草甘膦和草铵膦两种广谱除草剂,可以降低除草成本、提高效果、减少药害,同时对环境影响小,它们在土壤中能够迅速降解,几乎无水污染的潜在危险。他同时强调,即使有危害也要达到一定数量级才会产生,只需注意用量就能避免。

  王大元也表示,草甘膦的使用替代了以往毒性较大的除草剂,相对而言是最安全的。转基因抗(耐)除草剂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使得传统毒性较大的二苯醚类、芳氧苯氧基丙酸类和环己烯酮类除草剂等迅速萎缩。

  虽然草甘膦的优势明显,但对其质疑的声音始终难以平复。这同人们普遍将草甘膦和转基因挂钩大有干系。

  目前商品化的转基因农作物中,80%是抗草甘膦转基因。对此,王大元指出:“在转基因大豆问世以前,草甘膦已经在欧美广泛使用了20年,转基因大豆本身与草甘膦的毒副作用毫无关联。”

  王大元还告诉记者,美国目前60%以上的非转基因作物使用草甘膦除草剂,甚至许多家庭花园也会使用。中国是草甘膦生产大国,生产量占全世界的70%,其中80%出口。由于国内没有批准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全部施用于非转基因作物。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黄季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的研究发现,没有显著的证据证明草甘膦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对于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论,希望能通过更多的科普传达科学声音,将争论保持在科学层面探讨。”

  罗云波也认为:“科学传播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科学界应当不遗余力地进行科普,让公众提高判断力,消除偏见。”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直言:“如果没有充分可靠的科学根据,那就是一场游戏一场炒作。”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经过长期使用和科学评估 草甘膦致癌疑,作者:网络,来源:科技日报,来源地址:)

上一篇草甘膦被贴上了“致癌”标签 科学还是政治,谁终将获胜?

下一篇草甘膦致癌缺少科学依据 以反草甘膦反转基因不合逻辑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草甘膦致癌缺少科学依据 以反草甘膦反转基因不合逻辑

自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争议性的报告后,草甘膦就被卷入了欧洲政治和科学的漩涡。一方面,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科学团体给出了草甘膦安全性的肯定结论;另一方面,激进团体持续跟进造势。

2017-07-07

备受争议的草甘膦

2015年11月15日,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机构(EFSA)公布一项评估报告认为,农药草甘膦“可能不会致癌”,这与2015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草甘膦可能致癌的结论正好相反,生产草甘膦农药的美国孟山都公司可能重新获得在欧洲的营销许可。

2017-07-07

科学家为胖子操碎了心:减弱嗅觉,胡吃海喝也能变瘦!

嗅觉受损的小鼠(红色),食欲居然没有明显减退。图片来源:《Cell Metabolism》 每个胖子都有一个良好的肠胃,吃嘛嘛香。但是爱美的女人们为了减肥无所不用其极,那些良莠不齐的减肥药,控制不住的嘴,都成了减肥路上的一个个坑。然而,昨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论文为那些因减肥失败而痛苦的人带来了福音。 该论文的主要负责人Andrew Dillin教授。图片来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嗅觉有缺陷的小鼠要比正常小鼠瘦上一圈,哪怕它们吃了同样多的食物!这项研究发表在了《细胞》子刊《Cell Metabolism》上。 这个结果的发现可以说完全是一场意外。最初,研究人员只是想要了解嗅觉对于代谢的重要意义,因此他们利用基因编辑的手段,诱发破坏了小鼠的嗅觉神经元。结果立竿见影。在嗅觉神经元遭到破坏后,小鼠马上瘦了下来。正如每一个普通人都会想到的那样,研究人员

2017-07-08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