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机构(EFSA)公布一项评估报告认为,农药草甘膦“可能不会致癌”,这与2015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草甘膦可能致癌的结论正好相反,生产草甘膦农药的美国孟山都公司可能重新获得在欧洲的营销许可。
2015年初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认定孟山都的农药草甘膦,商品名“农达”可能致癌,这份研究报告来自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官方网站。报告称,从2001年以来,该机构对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有足够的证据显示,草甘膦农药可能会引发淋巴腺癌和肺癌,这是WHO首次确认草甘膦与癌症有关联。
6月2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OEHHA)将草甘膦列入“加利福尼亚州已知可导致癌症”化学品清单,2017年7月7日起正式生效。
科学家为胖子操碎了心:减弱嗅觉,胡吃海喝也能变瘦!
嗅觉受损的小鼠(红色),食欲居然没有明显减退。图片来源:《Cell Metabolism》 每个胖子都有一个良好的肠胃,吃嘛嘛香。但是爱美的女人们为了减肥无所不用其极,那些良莠不齐的减肥药,控制不住的嘴,都成了减肥路上的一个个坑。然而,昨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论文为那些因减肥失败而痛苦的人带来了福音。 该论文的主要负责人Andrew Dillin教授。图片来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嗅觉有缺陷的小鼠要比正常小鼠瘦上一圈,哪怕它们吃了同样多的食物!这项研究发表在了《细胞》子刊《Cell Metabolism》上。 这个结果的发现可以说完全是一场意外。最初,研究人员只是想要了解嗅觉对于代谢的重要意义,因此他们利用基因编辑的手段,诱发破坏了小鼠的嗅觉神经元。结果立竿见影。在嗅觉神经元遭到破坏后,小鼠马上瘦了下来。正如每一个普通人都会想到的那样,研究人员
2017-07-08
每天睡多久才是科学的?结果因人而异
春困秋乏夏瞌睡,睡不醒的冬三月。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不规律的作息会成为隐藏在人体的定时炸弹,而睡个好觉已然成为年轻人的奢望。但人类究竟需要多少睡眠?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个体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或许因人而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从古至今从未改变。但息的时长是多少,有无规律可循?近年来,关于人类每天究竟需要多少睡眠的金科玉律层出不穷。 新生儿、婴幼儿、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睡眠时间显然不同。你永远不可能要求一个成年人拥有新生儿的睡眠时长。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睡眠时长有所不同,而对于同一年龄段人群,每日所需的睡眠时长也并不完全相同。有人一天睡8个小时仍感觉睡不醒,但有人每天睡6个小时,就可以活力一整天。 专家经过研究,认为7小时睡眠是最好的,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睡眠是有害的,但低于6小时的睡眠也是有害的[3]。 NSF对各年龄阶段人群提出新的睡眠建议(图片来源:NSF) ?图2 NSF对各年龄阶段人群提出新的睡眠建
2017-07-11
究竟是谁在掌控睡眠机制的“开关”?
睡觉是动物的生理反应,是大脑神经活动的一部分,是大脑皮质内神经细胞继续兴奋之后产生了抑制的结果。但究竟是谁在操控动物的睡眠,现在还存在许多未知。科学家们希望能够从分子层面找出掌控睡眠机制的开关,揭开睡眠机制之谜。 科学家们在多年研究中发现,人的睡眠和觉醒过程受两套机制的调控:一是昼夜节律;另一种是体内状态平衡机制。这两套系统共同作用,来决定应该何时入睡,睡时多长,以及睡眠质量。 2017年4月5日,一篇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论文中,揭示了FABP7基因如何参与和影响人类在内的3种不同动物(人类、小鼠和果蝇)睡眠质量。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自不必多说,至于为何选取果蝇作为参考物,科学家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他们认为人类大脑的复杂性使筛选影响睡眠的重要神经元的工作困难重重,因此可以将研究切入点放在与人类作息规律相似且大脑系统相对简单的果蝇身上。 3种不同动物的样本观测和实验发现,FABP7基因是哺乳动物
2017-07-11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