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备受争议的草甘膦
每天睡多久才是科学的?结果因人而异
春困秋乏夏瞌睡,睡不醒的冬三月。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不规律的作息会成为隐藏在人体的定时炸弹,而睡个好觉已然成为年轻人的奢望。但人类究竟需要多少睡眠?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个体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或许因人而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从古至今从未改变。但息的时长是多少,有无规律可循?近年来,关于人类每天究竟需要多少睡眠的金科玉律层出不穷。 新生儿、婴幼儿、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睡眠时间显然不同。你永远不可能要求一个成年人拥有新生儿的睡眠时长。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睡眠时长有所不同,而对于同一年龄段人群,每日所需的睡眠时长也并不完全相同。有人一天睡8个小时仍感觉睡不醒,但有人每天睡6个小时,就可以活力一整天。 专家经过研究,认为7小时睡眠是最好的,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睡眠是有害的,但低于6小时的睡眠也是有害的[3]。 NSF对各年龄阶段人群提出新的睡眠建议(图片来源:NSF) ?图2 NSF对各年龄阶段人群提出新的睡眠建
2017-07-11
究竟是谁在掌控睡眠机制的“开关”?
睡觉是动物的生理反应,是大脑神经活动的一部分,是大脑皮质内神经细胞继续兴奋之后产生了抑制的结果。但究竟是谁在操控动物的睡眠,现在还存在许多未知。科学家们希望能够从分子层面找出掌控睡眠机制的开关,揭开睡眠机制之谜。 科学家们在多年研究中发现,人的睡眠和觉醒过程受两套机制的调控:一是昼夜节律;另一种是体内状态平衡机制。这两套系统共同作用,来决定应该何时入睡,睡时多长,以及睡眠质量。 2017年4月5日,一篇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论文中,揭示了FABP7基因如何参与和影响人类在内的3种不同动物(人类、小鼠和果蝇)睡眠质量。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自不必多说,至于为何选取果蝇作为参考物,科学家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他们认为人类大脑的复杂性使筛选影响睡眠的重要神经元的工作困难重重,因此可以将研究切入点放在与人类作息规律相似且大脑系统相对简单的果蝇身上。 3种不同动物的样本观测和实验发现,FABP7基因是哺乳动物
2017-07-11
现代人睡眠问题:睡不着和不舍得睡
人类到底需要多少睡眠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通过研究睡眠机制,科学家们试图从中找出影响睡眠时长和质量的关键因子,进而可以睡眠障碍人群的睡眠问题。但对于那些没有睡眠问题,单纯不想睡的人而言,科学家所有的工作可能都是徒劳。 现代人睡眠问题出现了两种极端:睡不着和不舍得睡。睡不着暂且不说,但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许多年轻人不舍得睡。手机偷走了睡眠,其实也偷走了健康,因睡眠问题而引发的多种慢性疾病,逐渐从年轻人身上体现出来。不仅如此,有研究表明,本来健康的睡眠系统,如果长期违规运行,也会出现从不想睡转变成睡不着的惨淡局面,届时再去咨询医生,寻求科学家的帮助,就真的是作茧自缚了。
2017-07-11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