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揭露这些“科学”流言的真相

作者:网络    发表于 2016-10-19
14021
  流言1 食盐添加“亚铁氰化钾”灭种?
  流言:一篇名为《盐里面都有添加剂,这是要灭种的节奏吗?》的帖子称,食盐里的亚铁氰化钾,去掉“亚铁”就是氰化钾,是剧毒物质。还说欧美人自己不吃亚铁氰化钾,推荐其他国家吃,这是欧美施行的灭种计划。
  真相:亚铁氰化钾里面的氰根和铁元素是牢牢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它的急性毒性和氰化钾相比差了几百倍。跟氰化钾这种剧毒物质不同,亚铁氰化钾的半数致死量约为每公斤体重1.6-3.2克,和我们常吃的食盐很接近,也都属于低毒物质。
  理论上,亚铁氰化钾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氰化钾,但这个温度至少要400摄氏度。平时炒菜、高温烹调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温度,比如到200多摄氏度就会开始有大量油烟;到330摄氏度不粘锅的涂层就开始融化。
  流言2 地铁安检后的食品不能吃?
  流言:有人称,面包、水果、水等食物过了安检机后,会有辐射残留,不能再吃了。
  真相:水果等食物不会因为X射线的照射产生残留,更谈不上累积伤害。对于地铁、机场和一些特定场所设置的安检机的辐射量控制,都是在安全线以下的,大家大可放心。
  流言3 酸奶从“增寿”到“无用”?
  流言:近日,网络上流传一篇题为《喝酸奶能长寿?全世界被他骗了100年,诺奖得主的惊世谎言造就万亿产业》的文章,声称酸奶别说长寿了,连基本的健康作用都没有;而“酸奶长寿论”的提出者——俄国生物学家、诺奖得主梅契尼科夫,不过是个想尽办法捞钱的黑心商人。
  真相:“酸奶长寿”说的确不靠谱,酸奶在我国从来就没列入保健食品。其存在的意义,是它弥补了东亚人基因中的一个缺陷。不少东亚人或多或少有些乳糖不耐症,而酸奶是通过在牛奶中接种乳酸菌,并使之发酵得到的饮品。在发酵过程中,酸奶中大约有1/3乳糖都被乳酸菌分解了,期间还会产生一些乳糖酶。有乳糖不耐受的人也可以安心食用。
  “酸奶无益”说也矫枉过正了。酸奶中的益生菌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细菌,假如益生菌遭到严重破坏,肠道功能会随之紊乱,出现腹泻、食物过敏、抵抗力下降、反复生病等问题。
  流言4 吃鱼头和鱼皮等于吃毒药?
  流言:近日,有专家称,鱼头和鱼皮是鱼身上蓄积汞最多的部位,如果吃了鱼的这些部位,那就等于吃了毒药!
  真相:即便是鱼头,检测出汞含量也在国家限量标准内,鱼头不能吃的说法并无依据。
  不论是在哪个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的安全标准中,居民日常摄入量都是制定标准的重要参照。根据美国环保署的研究,成年人甲基汞的急性致死剂量大约在1-4克上下,而我国水产品甲基汞的国家标准是0.5毫克/公斤,也就是说要达到这个致死剂量,我们一次得吃下至少2000公斤符合国家标准的水产品。
  当然,仅仅考虑急性毒性显然是不够的。从慢性毒性的角度看,必须结合鱼体内污染物的含量和居民日常摄入量来制定标准。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16个信号悄悄告诉你:你老了!

下一篇谈到霉,你会色变么?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谈到霉,你会色变么?

一次性筷子不干净,爱长霉菌,有致癌物。 大米变黄,是感染霉菌,快丢掉,吃了致癌。 花生容易长霉,吃了对身体不好。 这些话题是不是很耳熟?市民常常谈霉色变,霉到底是什么? 食物久放就可能发生霉变,这主要是霉菌的功劳。这些霉菌包括黄曲霉、黑曲霉、米曲霉、红曲霉、黑根霉等,但并非都是坏霉。 有益霉菌包括酿造用的红曲霉、米曲霉等;纯粹导致食物腐烂的是黑根霉;还有可能产生毒素的黄曲霉、赭曲霉、寄生曲霉等。黄曲霉并非等同于有毒。仅有部分黄曲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属于I类致癌物,是肝癌的重要诱导物。 产毒霉菌最喜欢的食物是花生,其次是玉米、稻米等粮油产品,还包括市民爱吃的开心果、榛子等坚果类食品,以及辣椒、八角等调味品。不过,产毒霉菌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即温度、湿度、水分、营养等。它最喜欢的是温度25~33℃、相对湿度80~90%、水分活性0.94左右,以及花生、玉米这类有营养的寄生体。所以,既没水分又没营养的一次性筷子

2016-10-27

近期台风疯狂,谁解除了台风的“封印”?

今年台风后劲儿那么大,到底是因为啥呢? 首先一点,秋台本疯狂。 所谓的秋台,一般是指九月以后生成的台风。根据统计数据,秋季平均生成台风10.9个,仅次于夏季的11.2个,秋季达到超强台风级别的台风个数有时比夏季更多,9-10月超强台风的个数往往要占到当年超强台风个数近一半。另外,秋台风往往路径诡异多变,造成的灾害损失也较重。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问:Why? 我们知道,台风发展壮大的能量之源主要是海洋中的热量。夏秋过渡季节,太阳从北向南移动,就会导致海温偏暖,海面蓄积的热量越来越多。能量供给充足,台风长得也会比较强壮。进入秋季以后,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南移。随着这一影响台风路径主力的式微,与其他系统势力逐渐形成势均力敌之态,加之南海的复杂地形,所以往往导致台风不走寻常路,路径诡异莫测。 此外,秋季台风往往容易与北方南下冷空气相结合,形成台风倒槽,给台风北部地区带来极强的风雨影响,影响范围较大,灾害损失也更为严

2016-10-22

贴足秋膘好过冬 不是“补成大胖子”

10月中下旬,雨淅淅沥沥,温度比之前低了很多,人们换上了长裤和长袖,迎接寒意渐浓的秋季。到了这个时候,不少人习惯贴秋膘,贴足秋膘好过冬,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让身体长肉,以此来抵御寒冷的冬天,真是如此吗 营养师释疑 贴秋膘不是长肥肉 贴秋膘最早流行于中国的北方,清朝时,民间流行在入伏这天悬秤称人,与立秋时体重对比来检验肥瘦。因为人在伏天胃口差,不少人都会变瘦。所以,夏天过后需要补,所以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普通百姓家吃炖肉,条件好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烧肉、红烧鱼等。秋天又是收获的季节,因此,人们普遍都会选在秋天来补身体。 如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秋膘,可以直译为秋天的肥肉。按照传统的说法,夏季炎热,吃不下、睡不好,体重难免要掉;等过了立秋,赶紧炖肉进补,想办法把夏天掉的肉给补回来,此为贴秋膘。 不过,现在人们大都希望自己能更瘦一些,对于贴秋膘的说法不屑一顾。贴秋膘并不是单纯的贴肥肉,经过了炎热的夏天后,转

2016-10-29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