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驱赶蚊子的神药

作者:董提    发表于 2014-07-25
9033
  我们在黑龙江东宁寻找日本关东军机场遗迹,在山中林间穿行。遇到暴雨,山路陡峭泥泞,走得很艰难。最烦人的是雨一变小,就有无数的蚊子朝我发起进攻,瞬间被咬了十几个包,把全身包裹严实了才抵挡住了。我本来是准备了驱蚊剂的,但没想到白天也会遇到蚊子,没有带在身上。那瓶驱蚊剂是我从美国带回来的。在美国生活从未被蚊子咬过,算得上中美的一个显著差距。并非美国蚊子已经绝迹。如果黄昏、夜间去林间活动,同样会遇到蚊子。不过,这时提前往身上喷驱蚊剂,蚊子就无从下嘴。
 
  这种驱蚊剂的有效成分是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英文缩写为DEET,中国也叫避蚊胺。这是美军在二战期间研发的,大概是为了在热带丛林作战的需要。不过研发成功时(1946年),二战已经结束了,在1957年开始投入民用。避蚊胺的制作技术简单,成本低,毒性低,驱蚊效果极其显著,很快流行开去。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都用过避蚊胺,到现在已被用了大约90亿次。更神的是,避蚊胺被用了50多年,蚊子居然还没有产生抗药性,驱蚊效果并不见降低,现在仍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使用的唯一一种个人驱蚊剂。美国市场上的驱蚊剂,主要还是避蚊胺。
 
  避蚊胺如果有过专利的话,早就过期了,有条件的厂家都可以生产。奇怪的是,国内市场上虽然有众多驱蚊剂,却难以找到纯粹的避蚊胺产品,要么号称是新一代的驱蚊剂,主要是驱蚊酯(国外叫IR3535);要么号称是纯天然成分,特别是中药成分。即使是含避蚊胺成分的,也往往要加上中药成分,既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健康风险。
 
  有的产品特地强调“不含避蚊胺”,让消费者产生了不好的印象,以为含避蚊胺的是不好的毒性强的产品。那么避蚊胺的毒性究竟如何呢?美国环保署在1998年曾对避蚊胺的安全性做了全面的评估,认为避蚊胺的毒性很低,未发现其能致癌、致突变、发育毒性,对一般人群并不构成健康威胁。从1960年到当时,美国有14起在使用避蚊胺后癫痫发作的报道,大部分是儿童,其中有4人死亡。但并不能确定避蚊胺就是癫痫发作的因素,有可能只是偶合:美国每年有15000~20000名儿童出现非发热性癫痫,大约有1700万名儿童每年使用10次避蚊胺,那么就存在在使用避蚊胺后碰巧发生癫痫的可能性。美国环保署估计,避蚊胺使用者在使用避蚊胺后出现癫痫的概率是一亿分之一。
 
  所以避蚊胺是非常安全的,儿童也可以使用(美国儿科协会只是建议不到2月大的婴儿不要用)。相反地,其他试图取代避蚊胺的新一代驱蚊剂、“纯天然”产品,它们的安全性还没有经过像避蚊胺那样透彻的评估。而且,它们的驱蚊效果都不佳。《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2年发表的实验报告指出,市场上的驱蚊产品只有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液能起到驱蚊作用,其效果与浓度有关,23.8%浓度驱蚊302分,20%浓度驱蚊234分,6.65%浓度驱蚊112分,4.75%浓度驱蚊88分。其他想要取代DEET的产品都是忽悠,例如7.75%驱蚊酯(IR3535)只能驱蚊23分,2%的大豆油只能驱蚊95分,10%的香茅油只能驱蚊20分。避蚊胺要喷洒到裸露皮肤或衣服上才有效,如果仅仅是在手上戴一个含避蚊胺的橡皮圈,是没有效果的。
 
  避蚊胺能通过皮肤被吸收到体内,为保险起见,不要过分喷洒,皮肤有破损的地方不要使用;也不要直接往脸上喷,而要先喷到手上再往脸上擦;没有必要驱蚊了就要及时清洗。避蚊胺浓度越低并非就越不容易被吸收进体内。恰恰相反,由于用来稀释避蚊胺的有机溶剂更容易渗透入皮肤,低浓度避蚊胺反而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例如,15%避蚊胺产品被皮肤的吸收率是20%,而未稀释的避蚊胺被皮肤的吸收率是12%。
 
  避蚊胺为什么驱蚊效果这么好?其机理是什么?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争议。有的研究认为,蚊子触角上有一种受体能感受人体散发的一种有机物,蚊子借此找到人的皮肤下嘴,而避蚊胺能与该受体结合抑制其活性,让蚊子一下子失去了攻击目标。也有的研究认为,蚊子触角上有一种能感受避蚊胺的特殊受体,而蚊子不喜欢避蚊胺的气味,被赶走。
 
  如果我们搞清楚了避蚊胺驱蚊的机理,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与避蚊胺的驱蚊能力一样强甚至更强,而毒性却更低的产品。同时也可以消除避蚊胺的一些缺陷。例如避蚊胺的一大缺陷是它是很好的有机溶剂,能够溶解塑料,所以如果要喷洒在衣服上,就要担心会对化纤材料造成损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驱赶蚊子的神药,作者:董提,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毒蘑菇有多毒

下一篇杂交与转基因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杂交与转基因

看到有媒体在推荐一篇署名康斯坦丁(王鲲)的科普文章《杂交跟转基因是一回事吗?》,不禁哑然失笑。我们来看看这个科普作者是怎么区分杂交和转基因的: 笔者简单来说,杂交是通过将通过品种的水果和蔬菜进行嫁接育种,然后挑选出同时拥有两个品种优点的种子进行再育种得到的。而转基因则完全不一样,它并不能得到全新的蔬果品种,只是在原有种类的基础上加入新的DNA,而最关键的是,据国外专业机构统计,超过80%转基因食物都被加入了抗病毒基因和增加了除草剂耐性基因,为的就是让该品种不易患病,并且能够抵抗除草剂的威胁。在加入这些基因后,在农民喷洒农药和化肥杀死杂草和虫害的时候就不会让作物也死亡,然而现在的技术却不能肯定这样的改变是否会影响食用者的健康,这也是为何转基因技术如此不受待见的原因。 不可否认,转基因技术在未来必然会成为趋势,因为它所带来的优点是明显的,但是在如今无法做出科学判定其是否安全的情况下贸然实施,对于消费

2014-07-25

真假鳕鱼

最近我去海南三亚的一个岛上度假,刚好碰到有人送来一条在西沙群岛钓到的大鱼,长达1.5米。我们抬着去一家水上餐厅切块、烹饪,一路上都有渔民好奇地围过来问是什么鱼,没人知道。这鱼用清水煮了吃,味道很鲜美。吃到一半的时候,送鱼的人来了,说这种鱼俗称游鱼,游泳的游。我突然想起来,应该是油鱼。俗称油鱼的鱼有两种,分别是异鳞蛇鲭和棘鳞蛇鲭,是哪一种呢?上网查了这两种油鱼的图片,发现我们吃的是异鳞蛇鲭。 我为什么想到了是油鱼呢?我在大约两年前,曾在网上说过,国内卖的廉价鳕鱼,多是用油鱼冒充的。不过很惭愧,我并没有记住它们是长什么样子的,市场上卖的油鱼,都是已经切成块的,看不出原本模样了。油鱼既然味道鲜美,为什么要冒充鳕鱼呢?原来,油鱼好吃,是因为它的肉油脂极多,油脂含量大约占20%。不幸的是,其油脂主要是蜡酯,人体没法消化、吸收,最终都堆积在直肠,然后原封不动地排泄出去。所以如果油鱼吃多了,有一部分人就会出现

2014-07-25

疫苗的价值

当前疫苗已经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效益比高的防治疾

2014-07-25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