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真假鳕鱼

作者:董提    发表于 2014-07-25
8095
 
  最近我去海南三亚的一个岛上度假,刚好碰到有人送来一条在西沙群岛钓到的大鱼,长达1.5米。我们抬着去一家水上餐厅切块、烹饪,一路上都有渔民好奇地围过来问是什么鱼,没人知道。这鱼用清水煮了吃,味道很鲜美。吃到一半的时候,送鱼的人来了,说这种鱼俗称“游鱼”,游泳的“游”。我突然想起来,应该是“油鱼”。俗称“油鱼”的鱼有两种,分别是异鳞蛇鲭和棘鳞蛇鲭,是哪一种呢?上网查了这两种油鱼的图片,发现我们吃的是异鳞蛇鲭。
 
  我为什么想到了是“油鱼”呢?我在大约两年前,曾在网上说过,国内卖的廉价鳕鱼,多是用油鱼冒充的。不过很惭愧,我并没有记住它们是长什么样子的,市场上卖的油鱼,都是已经切成块的,看不出原本模样了。油鱼既然味道鲜美,为什么要冒充鳕鱼呢?原来,油鱼好吃,是因为它的肉油脂极多,油脂含量大约占20%。不幸的是,其油脂主要是蜡酯,人体没法消化、吸收,最终都堆积在直肠,然后原封不动地排泄出去。所以如果油鱼吃多了,有一部分人就会出现排油性的腹泻,短则在食后半个小时,长则一天半,大部分人在十几个小时后出现症状。不过,这种腹泻不会导致脱水,对身体是无害的,只是让人不舒服而已。大约一、两天后,症状就会消失。我们一起吃油鱼的十二个人,有两个出现了腹泻(很幸运不包括我),其他人虽然排便正常,但在大便中可见到有未消化的油脂漂浮着。
 
  严格地说,鳕鱼只指鳕属的鱼类。鳕属的鱼只有三种,而西方人曾经大吃特吃、因此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只有一种,即大西洋鳕鱼。大西洋鳕鱼中国不产,中国产的是太平洋鳕鱼,但在中国历史上鳕鱼并不被看重,所以鳕鱼今天在中国的名气,是从国外传进来的。由于过度捕捞,大西洋鳕鱼产量急剧下降,一度濒临灭绝。于是别的鱼类也被当成鳕鱼来卖,只要是鳕科、鳕形目的鱼,在市场上都被堂而皇之地当成鳕鱼来卖。例如肯德基卖的“深海鳕鱼条”,其实是用便宜的阿拉斯加狭鳕做的(麦当劳的麦香鱼也是这种鱼),它不属于鳕属,但属于鳕科,好歹还算是鳕鱼的近亲。
 
  国内市场上还有一种很便宜的“水鳕鱼”,之所以叫这个名称,是因为它水分很多,肉质松散,口感差。它的中文名称叫腔吻鳕,不属于鳕科,而是属于长尾鳕科,但还属于鳕形目,算是和鳕鱼沾点边。
 
  有的连鳕形目都不是,与鳕鱼亲缘关系非常远的鱼,在国内也被当成鳕鱼来卖。国内一般说的鳕鱼,指的是卖得很贵的银鳕鱼,它的中文名称应该叫裸盖鱼,属于鲉形目,在分类学上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鳕鱼,仅仅是因为肉质、味道与鳕鱼有点像,就屈尊被当成了鳕鱼——之所以说“屈尊”,是因为银鳕鱼的价格比真鳕鱼还贵。
 
  油鱼冒充的其实就是银鳕鱼而不是真鳕鱼,因为银鳕鱼肉质的脂肪含量也很高,达15%,而真鳕鱼肉质的脂肪含量很低,不到1%,所以吃起来油鱼更像银鳕鱼而不是真鳕鱼。银鳕鱼脂肪含量虽然高,但是能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富含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欧米伽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吃它是有益健康的,如果不把油鱼误当成银鳕鱼吃的话。
 
  在国外,油鱼也经常被商人当成别的名贵的鱼来卖,不过不是作为鳕鱼来卖。有时它被当作鲳鱼来卖,更多的时候它被当作白金枪鱼来卖。如果在美国吃日本料理,吃到的白金枪鱼生鱼片很有可能就是用油鱼冒充的。美国一个海洋环境保护组织在2010~2013年间抽查了美国市场上一百多份金枪鱼样品,对其做基因检测,发现绝大部分(84%)白金枪鱼实际上都是用油鱼冒充的。
 
    这些鱼的形态相差很大,如果能看到整条鱼,是不难区分的。但是切成了肉块卖,看上去、吃上去就差不多了。消费者没有检测仪器,靠肉眼和嘴巴是很难鉴别吃的是什么鱼,就难免会上当,中美皆然。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真假鳕鱼,作者:董提,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杂交与转基因

下一篇疫苗的价值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疫苗的价值

当前疫苗已经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效益比高的防治疾

2014-07-25

吃辣椒会不会有害健康?

我在《为什么有人爱吃辣?》一文中说:有人之所以喜欢吃辣椒,就跟有人之所以喜欢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一样,都是在体验无害的危险,追求痛并快乐着的刺激。有读者问:可以理解为吃辣椒无健康风险吗?不可以。喜欢吃辣椒的人觉得吃辣椒无害,只是根据经验得出的,指没有明显的急性毒性,不会吃了之后就马上发

2014-07-28

为什么有人爱吃辣椒?

最近这段时间由于《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谈美食很时髦。有记者来采访我,我谈到中国美食在历史上就吸收了非常多外来的东西,例如川菜、湘菜都以辣闻名,辣椒是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的,以前是没有的。有读者看了大为惊讶:不敢想像明朝以前没有辣椒吃,那还是中国吗?那当然还是中国,现在中国很多地方也还不吃辣椒,比如我老家传统上是不吃辣的,我在18岁上大学之前没有吃过一口辣椒。要吃辣也不是非吃辣椒不可,还有其他植物能产生辣味,例如芥末和姜,是中国本土就有的。还有胡椒、辣根、吃寿司用的山葵酱(也常常被称为芥末,而且往往用较便宜的辣根代替),则和辣椒一样是外来的,也有很多人喜欢。 虽然人们经常说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但其实辣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灼热痛觉。吃了辣的食物,里面的辣物质和口腔、咽喉神经末梢中一种被称为辣椒素受体的蛋白质结合。这种受体本来的作用是用来感受热的,如果温度超过43摄氏度,它就被激活,产生

2014-07-28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