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则寒,阴盛则寒”,中医认为,体寒的人身体血气运行不畅,易形成瘀血和痰浊、气滞互结的状况,“痰瘀互结”积滞在某个部位,易导致疾病的形成,如腹泻、关节痛、胃炎等。
体寒的人常有如下表现:比较怕冷,手足冰凉;脾胃有寒,不敢吃偏凉的食物,经常腹痛腹泻;肾有寒,除了腹泻以外还会小便清长;肝有寒,可能会气逆产生呕吐感或头顶痛等。
科学调理体寒有助减少疾病、保持健康,大家不妨这样做:
起居保暖。居住环境以温和的暖色调为宜,避免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秋冬季节要适当多穿衣服,尽量吃温热的食物,尤其要注意背部、腰部和下肢的保暖。
多晒太阳。白天阳气充足,体寒的人应保持一定的活动量,多晒太阳,可激发体内阳气。
坚持泡脚。坚持睡前用热水泡脚,或刺激足部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可驱除寒气。泡脚时,用40—50摄氏度的水,水量以淹没踝部为好,双脚浸泡15分钟。
适当锻炼。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适当进行舒缓柔和的户外活动,如慢跑、快步走等有氧运动,能让全身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体寒症状,长期坚持可逐渐改变寒性体质。
精神调摄。生活中,尽量保持阳光的心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利事件,及时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尽量避免和减少悲伤,还要防止惊恐、哀伤过度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艾灸驱寒。艾是纯阳的植物,艾灸是改善体寒体质的不错方法,建议平时艾灸丰隆、足三里、三阴交、神阙等穴位。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科学调理体寒,作者:宗彼安,来源:人民日报,来源地址:http://he.news.cn/20231120/c82908d17a0741fe80d6eb914854b990/c.html)
冬季谨防“寒包火”(中医养生)
冬季北方气候干燥,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脱皮、便秘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火所致。
2023-12-01
冬季养生有道 这些“坑”别踩
近日,北京迎来连续几天的降雪,天气变得更冷,不少人担心降温了是不是更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中医讲究“四时有节,六气调和”“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交通”,在今年初冬时节平均气温较高、甚至出现超过30°C的情况,就属于天地之气没有交通,人才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而在经历这一场大雪后,只要做好保暖,人反而不容易中招了。那么面对接下来还要持续寒冷几个月的冬天,我们该如何预防疾病?生活中又有哪些“坑”需要避开呢?
2023-12-19
“学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成为大众健康习惯和文化自觉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隆冬时节,成都市植物园中心广场上,数十名游客列成方阵,跟随志愿者老师的口令习练八段锦。有白发老人,也有年轻姑娘,一招一式,诠释着历史悠久的中华养生文化。
2024-01-24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