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来了,不觉已是深秋。这个早晚凉的时节,有一个身体部位的保暖最容易被忽视——膝盖。经常能看到户外锻炼的人上身已经穿上了外套,下半身还是短裤打扮,虽说老寒腿和不穿秋裤没啥直接关系。这时养生的重点之一是避免突如其来的寒邪侵入身体。
四个地方不能再露了
“秋冻”也有限度,北方早晚温差大,尤其是霜降作为秋日的最后一个节气,也预示着凛冬将至。如果穿得太少,早晚较凉,容易寒气侵袭身体而生病。
暖颈 中医认为,“颈项”风木同气,易受风邪侵犯,秋风挟寒,易伤颈项,导致伤寒病。寒露保暖首先要保护颈项部,可佩戴围巾或穿高领衣物来确保颈部温暖。
暖腰 腰在人体阴阳属性中属阳中之阳,也是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腰部保暖,可将双手搓热放于腰眼处,还可以做缓慢转动腰部的运动,以及艾灸腰部穴位,如腰阳关、命门、肾俞、腰俞等穴,以温煦腰部,固肾壮腰。
日常生活中避免穿低腰裤子使得腰部受寒。
暖脚 霜降以后尤其要注重脚部的保暖。不穿凉鞋、穿厚袜子是必不可少的,还可以做踮脚运动——即踮起脚尖再放下,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这个动作可以增快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瘀、通行经络的功效。运动过后,用热水泡脚,按摩涌泉穴,舒筋活血,驱除内寒,温煦全身。
膝盖 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较薄,易受寒冷刺激,导致气血不畅、关节不适甚至出现病症。因此,秋季不要为了时尚或“秋冻”盲目穿短裤,适时增衣以保护身体健康。
养阴润肺防凉燥
凉燥顾名思义,一方面是凉,一方面是燥,凉燥侵犯人体,多出现畏寒怕冷、发热无汗、头痛、口干、鼻咽干燥、喉咙干痒、干咳少痰等表现。饮食上需注意多吃温煦润燥的食品,注意减辛增酸,选用性平偏温的滋阴润燥食材,如柿子、石榴、苹果、广柑、核桃、银耳、山药、鸡肉等,温煦而不助热生燥,滋阴而不生寒伤胃。
积极乐观防秋悲
宋代养生学家陈直有言:“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寒露时节,秋风萧瑟,万物凋零,难免使人伤感,引起萧条、凄凉、垂暮的感觉,勾起忧郁的心绪。然而,寒露又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人们可以多做户外运动,登高远望,及时宣泄郁闷情绪,也可以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文/李汇博(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霜降啦这个部位的保暖要跟上,作者:李汇博,来源:北京青年报,来源地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3/1027/c14739-40104647.html)
下一篇科学调理体寒
科学调理体寒
“阳虚则寒,阴盛则寒”,中医认为,体寒的人身体血气运行不畅,易形成瘀血和痰浊、气滞互结的状况,“痰瘀互结”积滞在某个部位,易导致疾病的形成,如腹泻、关节痛、胃炎等。
2023-11-20
冬季谨防“寒包火”(中医养生)
冬季北方气候干燥,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脱皮、便秘等症状。中医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火所致。
2023-12-01
冬季养生有道 这些“坑”别踩
近日,北京迎来连续几天的降雪,天气变得更冷,不少人担心降温了是不是更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中医讲究“四时有节,六气调和”“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交通”,在今年初冬时节平均气温较高、甚至出现超过30°C的情况,就属于天地之气没有交通,人才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而在经历这一场大雪后,只要做好保暖,人反而不容易中招了。那么面对接下来还要持续寒冷几个月的冬天,我们该如何预防疾病?生活中又有哪些“坑”需要避开呢?
2023-12-19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