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视听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多规合一”带来不一样的城镇化

作者:佚名    发表于 2021-03-23
13547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和目标,而“多规合一”恰好满足了此种需要。通过“多规合一”形成区域内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能够进一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力度,拓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进而实现两者的互动提升、共同繁荣的目标。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均十分重视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通过全国综合治理或城乡与区域发展规划,来解决区域、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有必要在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对各项规划进行“多规合一”整合,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规划。

  城乡经济一体化规划,要立足当下,结合区域实际,放眼长远,多规合一,统筹兼顾,重点做好区域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空间发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一体化规划。

  首先,就城乡经济一体化规划而言,应发挥区域支柱产业的带头作用,以区域内朝阳产业为主导,全面布局完善城乡产业机构。同时,结合区域特色,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尤其是协调提高区域内城乡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进而实现区域多产业、多企业相互关联的城乡一体化产业格局。

  其次,编制城乡社会一体化规划,保障并改善民生。具体而言,通过制定统一的城乡生活圈组织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等,尤其是突出文化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保障以及文化设施等民生工程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合理构建区域内生活圈层,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尽可能实现城乡居民在生活待遇和发展机会上的平等。

  再次,编制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包括编制综合交通、电力通信、燃气、环卫、消防、城市管网以及各类防灾减灾规划等具体布局及覆盖范围,建立城乡统一、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交通、供水与污水处理、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网络。

  最后,空间规划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载体。基于区域内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通过绘制城镇和农村主要生活区域布局、主体功能分布规划、重点生态保护和景观格局规划以及限制和禁止开发区规划等内容,统筹全区,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区域内城乡空间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形成一个城市、新型城镇、农村、农业生产点等合理布局,并相互渗透、互动支持、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城乡空间体系。

  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规划过程中需要科学设计政策,健全多规合一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机制。要完善规划立项机制,建立规划编制联动机制,健全规划修编机制,确保各项规划间的动态衔接。

  目前,“多规合一”正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破茧而出。对此,牢牢把握战略机遇,科学规划,狠抓试点,积极创新落实,是确保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我们要在“多规合一”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过程之中把握规律,积极求索,力争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不一样的城镇化,作者:佚名,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来源地址:http://www.agri.cn/V20/SC/jjps/./202103/t20210319_7631946.htm)

上一篇乡村建设,下好规划先手棋

下一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话题之五 如何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定制村官”培养:组织振兴的好办法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