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视听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气候变化之于小麦

作者:张雪    发表于 2017-10-26
7173

  种植界限北移 种植面积扩大

  小麦目前是我国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22%,总产约占粮食总产的21%。

  王连喜等人利用软件分析,得到不同年份的冬小麦可种植区域和冬小麦可种植分布范围,发现50年里冬小麦可种植面积以每10年约20万公顷的速率增加,并且可种植北界纬度以每10年0.0427°的速率北移。按此趋势,在接下来的50年里,冬小麦北界将北移0.2°左右。在温度较低的北部地区常常种植春小麦,当气候带北移,势必冬小麦会替代春小麦。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也是世界(冬)小麦主产区,其小麦播种面积占全国50%以上,其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61.6%。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黄淮海平原的热量资源更加丰富,在空间上有北移东扩的变化特征,气候带向北移动了300多千米,约3个纬度,黄淮海平原的年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年最低气温均显著升高,且北部地区增温比南部地区明显,这些变化有利于小麦种植界限北移,种植面积扩大。

  小麦农艺性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来适应气候的变化趋势,黄淮麦区、北部冬麦区主要表现在生育期提前且缩短,生殖生长期占生育期比例渐增,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缓慢上升,有效穗数、株高和产量缓慢下降,这些都影响小麦产量。

  生育期的变化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是最显著的,近30年,淮北平原冬小麦返青、起身、拔节、开花、成熟5个物候期明显提前,特别是返青、开花、成熟提前更加明显。气温升高,积温增加,生育期缩短,而生殖生长期占整个生育期比例增加,有利于籽粒干物质积累,产量增加。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也造成干旱频发。冬小麦是温度敏感性作物,降水减少、干旱及冻害都会使小麦产量降低。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根据各地气候变化选择不同小麦品种的最佳播种日期,才能使小麦各个发育阶段都处在相对适宜的气候环境中,这样小麦受到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也会变小。因此应加大对各地小麦播种最佳适宜日期的研究,来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后续播种的玉米是高光效喜温作物,目前,黄淮海地区已经形成了小麦晚种、玉米晚收的双晚耕作栽培体制。

  近年来我国黄淮南片和江淮地区小麦生育后期经常出现降雨较多,高温高湿天气频发,导致小麦赤霉病大发,部分地区倒伏面积很大,影响了我国小麦生产安全。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气候变化之于小麦,作者:张雪,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草甘膦是什么?

下一篇气候变化之于水稻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