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小心!水喝多了也有害

作者:张雪    发表于 2017-04-22
12455
 
  在人体构成物质中,水大约占据了60%到70%的份额,几乎所有生理反应都有着水的参与。
 
  俗话说“女人是水做的”,其实不只是女人,在人体构成物质中,60%到70%的份额都是水,几乎所有生理反应都有着水的参与。
 
  不少人认为,多喝水有利于排毒,对身体和皮肤越好。其实,水喝多了,也有害。开水的渗透压很低,一个人如果一天到晚大量喝开水,在低渗状态下人体正常分泌的一种“抗利尿激素”被抑制,大量喝水后体内排出的尿液量可能比喝进去的水还多,带走体内的钠、钾、氯等电解质,人会觉得无力;严重者会引起低钾血症、肾小管功能下降,导致肾脏和心脏的损害。所以,过多喝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很多人听说过“每天8杯水”,究竟用多大的杯,人们的说法不一。有的人说1200毫升,有的人说1800毫升。其实,每人每天正常补水1000-1500毫升就足够,怎样判断自己每天的喝水量是否合适?可以“量出为入”,正常成年人每天小便次数不超过8次,超过8次可认为尿次过多。成年人每次的尿量平均200毫升左右,8次就是1600毫升。第二是看尿液的颜色。正常的尿液为淡黄色澄清液体,尿色加深可能是水摄入少了,应适当增加喝水量;尿色过淡也可能是饮水量过多的参考指标。但是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大量饮水,这其中就有问题了,可能存在以下情况:高温环境下身体脱水;高血糖、垂体或肾脏功能异常;患感冒、发烧等感染性疾病;泌尿系统炎症,甚至是一名高尿酸血症患者。

  不少中老年人认为,水越纯越好,说明污染少。纯净水的特点是水里面大部分的物质都没有了——有害的物质没了,有益的元素如钙、镁离子也没有了。

  长期喝缺了钙、镁离子的水后,会损伤血管内壁的细胞,形成栓塞,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小心!水喝多了也有害,作者:张雪,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食用方法不对,坚果也能损害健康

下一篇这样泡脚,会危及生命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这样泡脚,会危及生命

中医中认为人体四肢中,在人体的几条经络中,足三阳、足三阴6条经脉分布在脚部,踝部以下分布着33个穴位。经常泡泡脚,并加以按摩可以活筋活血,是很好的养生办法。但是近日一则案列,让我们开始思考:真的是这样吗? 近日,杭州46岁的刘女士边看电视边泡脚时突然昏倒在地,被送往医院急诊。当时,刘女士心跳、血压、脉搏都检测不出,第二天凌晨离世。 为何泡个脚就猝死?专家解释:刘女士头部脑血管的动脉瘤突发破裂是祸首。脑动脉瘤在未破裂前少有征兆,很难发现,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有关。寒冷季节是脑血管疾病发病高峰期。刘女士发病时,正好遇到两大诱因,一是天气转冷,二是深夜用热水泡脚,都可能令血管受到强烈刺激,一定程度上诱发疾

2017-04-22

古籍记载:踮着脚易早亡

曾国藩一生阅人无数,在晚年,他在书中记载:足不履地者短寿。现代医学中解释,走路的时候脚跟不沾地、踮着脚,这种是姿态上的一种返祖,而身体上与返祖征象相联系的。 人脚上的跟骨,是人类独有的,是要保证直立行走时的稳定性逐步进化而来的。除人类以外的哺 乳动物是没有跟骨的,因为它们四肢着地,不需要借助跟骨来保持稳定,当进化到人类,要直立了,跟骨的作用才突显出来,以此保证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走起路来是 噔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走路前倾是姿态上的返祖,更趋向于爬行的姿势,而这种返祖肯定有内部病理基础的。 人的生命是个圆形的轮回:人之初,肾气始盛,齿更发长,蹒跚学步;到了晚年,肾气衰败,牙齿 头发脱落,开始脚下无根,又回到出生时,肾气充盛之前的状态,直到最后的死亡。死亡就是回到初生,而疾病就是健康的退化,这种足不履地的人,早早就回到了 肾气不充盛的状态,所以比其他人更容易接近病态甚至死亡。 很多老年人会感觉脚跟疼,

2017-04-24

街边蓬松好吃的油条内含洗衣粉?不切实际

油条配豆浆是中国北方老百姓喜爱的早晨搭配。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的不仅仅是好吃更开始要求要健康。

2017-09-22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