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我的第一本科普读物:昆虫记

作者:仝丽    发表于 2012-10-07
11032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以其充满爱的语言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昆虫世界。在这里,每一种昆虫:蜜蜂、蜘蛛、螳螂……它们的习性、工作、繁衍、死亡……都活灵活现,充满了灵性与智慧!《昆虫记》自问世以来,就以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笔触影响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普通的读者。大文豪雨果曾盛赞法布尔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而进化论之父达尔文则称他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时至今日,《昆虫记》早已被公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经典!为此,作者特意在原著的基础上,重新整理了这《昆虫记》,虽然有所删减,却是萃取了其中的精华。
   文中写到:“这样描写我们可爱的蟋蟀,无论如何总应该是正确的。不过,在此,我仍然要用几行文字,把蟋蟀的优点公之于众。自从那个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忽略了它们以后,蟋蟀已经等待了太久的时间了。它们等待着人们对它加以描述、介绍,并予以重视。它们的朋友——人类忽略了它们。
  前面提到的两篇寓言,对于我,一个自然学者而言,最重要的一点,要数蟋蟀的窠穴了,因为很多关于蟋蟀的教训便建立在这上面。
  法国寓言作家在他的诗中谈到了蟋蟀舒适的隐居地点;而拉封丹也赞美了蟋蟀那在他看来十分低下的家庭。所以从这一点讲,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毫无疑问就是蟋蟀的住宅。它的住宅,甚至吸引了诗人的目光来观察它们,尽管诗人的目光常常很少注意到真正存在的事物。
  确实,在建造窠穴以及经营家庭方面,蟋蟀可以算是个准高手了。纵观自然界中的各种昆虫,只有蟋蟀在长大之后拥有稳定的家庭,这也算是对它辛苦工作的一种回报吧!在一年中最恶劣的天气里,大多种类的昆虫会躲进一个临时的避难所,暂时躲避自然界的风风雨雨。所以,它们的隐避场所得来的方便,放弃的时候也并不会觉得可惜。
  很多时候,这些昆虫也会制造出一些让人感到惊奇的东西,以便安置它们自己的家,比如棉花袋子、用各种树叶制作而成的篮子以及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等。有很多的昆虫都是长期埋伏在目标地点等待时机,以捕获等待多时的猎物。例如,虎甲虫就是这样一个捕食高手。它常常先是挖掘一个垂直的洞,然后利用它自己平坦的青铜色小脑袋,塞住洞口。如果一旦有其他种类的昆虫靠近到这个具有迷惑性的大门时,虎甲虫就会立刻行动,毫不留情地掀起门来捕捉它。于是,这位倒霉的过客就这样落入虎甲虫精心布置起来的陷阱里,不见踪影了。
  另外一个例子,是蚁狮。它会在沙子上面,做成一个倾斜的隧道。这里的牺牲者是蚂蚁。蚂蚁一旦误入歧途,便身不由己地从这个斜坡滑下去,然后马上就会被一阵乱石击死。因为这条隧道中守候猎物的猎者,把它的颈部做成了一种石弩”。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科普读物,作者:仝丽,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谁从天上掉下来(一)

下一篇科幻必读作品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科幻必读作品

2012年秋季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科幻课程 课程名称:科幻文学研究 时间:每周四晚上6-9点 地点:教四103 课程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熟悉研究生的生活 时间:第一周 内容:研究生主要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参与授课:吴岩 授课方式:讨论 阅读材料: 罗尔纲.师门五年记.三联书店.1988.7 杜松柏.国学治学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 [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6 作业:无 第二部分:中国科幻发展史概述 时间:第二周开始,总共五次 内容:按照时代梳理中国科幻发展历史进程 参与授课:吴岩、贾立元、任冬梅、夏笳 授课方式:讲授 阅读材料: 见各章节教师提供的书单 作业:一个书评和一个综述 第三部分:科幻理论主题研读 时间:第二部分结束到学期末 内容:梳理西方科幻历史的发展脉络 参与授课:吴岩、任冬梅 授课方式:学生分章节引领导读 阅读材料: 苏恩文.科幻小说变形记.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 苏恩文.科幻小说面面观.安徽文艺

2012-10-10

谈谈科幻作品与科学教育

一、科幻与教育之辩 多年以来,有关科幻作品与科学教育的关系,一直引发着众多的想象。具有想象力和创新性的文化学者对它们之间的良性关系饱含期待,而那些维护科学纯洁性的人却对它们之间的良性关系满腹狐疑。在前者的文章中,科幻小说是可以激发创造力、想象力的文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科学展望,是今天的镜子或对明天的预言。而在后者的文章中,科幻小说是否能跟科学扯得上关系都令作者充满疑问。在他们看来,科幻小说不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恰恰相反,它是反科学信息的提供者,是伪科学的标本,是污染精神的问题书。 在我看来,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实都是作者们想象的产物。对科幻文学激发创造力想象力的说法,至今有多少真正扎实的研究证明?常常阅读科幻作品的人比没有或很少阅读科幻作品的人想象力创造力更强吗?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我想倒过来看问题,是否前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科学工作者、人文工作者、社会实现者有多少是科幻作品的狂热读者

2012-11-21

在感官与内涵之间:《全面回忆》三版对比

在科幻电影里,科幻元素需要电影技术的支撑,而主题内涵需要创作者的真诚。时下的好莱坞坐拥空前发达的工业水平和制作流程,在银幕上再现任何匪夷所思的念头都不再是梦。具体到科幻片领域,科幻元素的设置日趋严谨和专业,无数前人有心无力的视觉奇观层出不穷,激烈的动作特效更是年年花样翻新,推动着感官的过山车不断加速。但另一方面,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科幻电影的主题内涵却呈现不思进取的颓势,不但没有踏着前辈肩膀更上一层楼的雄心,反而越发沦为感官刺激的陪衬。审视今年重拍的《全面回忆》,我们可以清晰窥见这一令人沮丧的创作趋势。 1990版《全面回忆》、2012版《全面回忆》、科幻剧集《全面回忆2070》。 《全面回忆》有过三个版本:1990版电影《全面回忆》、2012版电影《全面回忆》、1999年的科幻剧集《全面回忆2070》。三部作品各有特色但同宗同脉,灵感都来源于自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记忆大批发》。比较它们的科幻元素和主题内涵是如何结合或

2012-11-21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