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谁从天上掉下来(一)

作者:仝丽    发表于 2012-09-18
10403
    小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是那么新奇:大树为什么会在春天长好多好多树叶?到了冬天就光秃秃的,大树不冷吗?小雨点儿小雪花为什么从天上落下来? 星星为什么一闪一闪?它们家里装了灯泡吗? 青草被割断了,为什么还会长出来?…… 小孩子在观察中了解世界,通过感觉认识世界。大自然是最好的学校,能启迪、培养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的心灵深深感受美的魅力。
    接下来,我们找一找,谁从天上掉下来?
     雨滴。
    雨滴从那里来?
    天上的雨滴来自空中的云,空中的云其实就是水的凝结物,它来自地面的水汽蒸发。当云中的水滴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不能被上升的气流顶托住的时候,水滴(也可能是冰滴、雪花)就会落到地面上,即是我们所见的雨(雹、雪)。
     一颗云滴要长大成为能降落到地面的雨滴或雪花,必须经历两个过程: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的过程,这种作用在云滴增大的初期起主要作用。二是云滴的碰撞大过程,这种作用在云滴增大的后期起主要作用。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汽来使自己凝结或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汽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进而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汽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汽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从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们时,它们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这种“碰撞合并” 过程同样可以在云滴上升时产生。
    地形雨的形成:(1)温暖、潮湿的空气。(2)空气上升并逐渐冷却。(3)空气团冷却时,水蒸汽便凝结。(4)山坡上迎风而下的大雨。

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形态也各不相同:既有毛毛细雨,又有倾盆而下的雷阵雨;既有连绵不断的连阴雨、、、、、
    降雨量的测定
    为测定降雨量的大小,气象工作人员在地面观测场的露天放置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金属圆筒雨量器,它一天24小时所接收到的雨量就是日降雨量,可用量杯量出。我国国家气象局规定:凡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的称为小雨,10—25毫米为中雨,25—50毫米为大雨,50毫米以上统称为暴雨。
    现在小朋友知道了有许多小雨滴组成了云,当遇到了冷空气就形成了雨。小雨滴就从空中落下来。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谁从天上掉下来,作者:仝丽,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科普概述

下一篇我的第一本科普读物:昆虫记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我的第一本科普读物:昆虫记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以其充满爱的语言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昆虫世界。在这里,每一种昆虫:蜜蜂、蜘蛛、螳螂它们的习性、工作、繁衍、死亡都活灵活现,充满了灵性与智慧

2012-10-07

科幻必读作品

2012年秋季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科幻课程 课程名称:科幻文学研究 时间:每周四晚上6-9点 地点:教四103 课程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熟悉研究生的生活 时间:第一周 内容:研究生主要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参与授课:吴岩 授课方式:讨论 阅读材料: 罗尔纲.师门五年记.三联书店.1988.7 杜松柏.国学治学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 [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6 作业:无 第二部分:中国科幻发展史概述 时间:第二周开始,总共五次 内容:按照时代梳理中国科幻发展历史进程 参与授课:吴岩、贾立元、任冬梅、夏笳 授课方式:讲授 阅读材料: 见各章节教师提供的书单 作业:一个书评和一个综述 第三部分:科幻理论主题研读 时间:第二部分结束到学期末 内容:梳理西方科幻历史的发展脉络 参与授课:吴岩、任冬梅 授课方式:学生分章节引领导读 阅读材料: 苏恩文.科幻小说变形记.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 苏恩文.科幻小说面面观.安徽文艺

2012-10-10

谈谈科幻作品与科学教育

一、科幻与教育之辩 多年以来,有关科幻作品与科学教育的关系,一直引发着众多的想象。具有想象力和创新性的文化学者对它们之间的良性关系饱含期待,而那些维护科学纯洁性的人却对它们之间的良性关系满腹狐疑。在前者的文章中,科幻小说是可以激发创造力、想象力的文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科学展望,是今天的镜子或对明天的预言。而在后者的文章中,科幻小说是否能跟科学扯得上关系都令作者充满疑问。在他们看来,科幻小说不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恰恰相反,它是反科学信息的提供者,是伪科学的标本,是污染精神的问题书。 在我看来,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实都是作者们想象的产物。对科幻文学激发创造力想象力的说法,至今有多少真正扎实的研究证明?常常阅读科幻作品的人比没有或很少阅读科幻作品的人想象力创造力更强吗?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我想倒过来看问题,是否前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科学工作者、人文工作者、社会实现者有多少是科幻作品的狂热读者

2012-11-21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