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茶叶中含有500多种化学成分,有机成分有四百五十多种,其中具有生理作用的有很多,比如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萜类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等。这些成分使得茶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如抗癌、抗氧化、抗炎、降血压等。
1:有助抗癌
基因研究证实绿茶抗癌说法
绿茶能抗癌这一民间说法,终于被基因研究证实了。由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合作完成的“羰基还原酶1作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抗肝癌的一种新型靶标”研究成果,在最新出版的《肝脏病学》(Hepatology)期刊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研究肝癌发生发展及化学药物治疗中的又一新发现。
临床一线抗癌药柔红霉素(DNR)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据文献报道,柔红霉素会被人类肝脏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羰基还原酶1转化成柔红霉素醇(DNROL)。这种新生成的醇代谢物不仅抗肿瘤活性低,还会对心脏产生毒性,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柔红霉素的这一代谢特点大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如何抑制肝脏内的这种反应,成为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若能找到一种可阻止这种反应的抑制剂,那不仅可以提高柔红霉素的临床疗效,而且可以降低其毒副作用。复旦大学领衔的这项研究发现,来源于绿茶中的茶多酚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就能够达到这一效果,而且由于其毒性低,与现有的临床药物配伍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项研究表明,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EGCG能直接与肝脏内的一种酶结合,降低对肝脏的毒性,还能增加癌细胞内柔红霉素的蓄积,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EGCG显著增强了柔红霉素对肝癌细胞系的抗肿瘤活性。这一发现在小鼠模型中得到证实。这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从药物代谢的角度系统分析肿瘤的耐药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以及探讨肿瘤治疗中药物联用的多靶点协同效应原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资料。
2:降低艾滋传染
德发现绿茶成分可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染性
德国病毒学家最近证实,绿茶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在高浓度状态下能明显降低Ⅰ型艾滋病病毒的传染性,研究者对这种活性成分的防病毒机理提出了解释。
据德国媒体5月18日报道,德国乌尔姆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曾于两年前发现男性精液中大量存在一种被称为淀粉样纤维的细小纤维,这种纤维能够捕捉到艾滋病病毒,并帮助它进入人体细胞,从而大大加快正常细胞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速度。
德国海因里希·佩特实验病毒学和免疫学研究所病毒学家最近测试了绿茶富含的一种活性成分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作用。他们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种成分不仅能阻止帮助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精液淀粉样纤维的形成,而且能在几小时内使这种小纤维分解,从而明显降低Ⅰ型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正常细胞的风险。
不过,德国研究人员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大量喝茶就能预防艾滋病,因为上述研究显示,只有当EGCG浓度高并与精液接触才能产生抑制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效果。研究人员由此推断,能杀死微生物的阴道软膏中如果含有高浓度的EGCG,则可能有助于预防因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病毒传染。
现在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有两种类型。Ⅰ型艾滋病病毒传染性较强,目前已传播至世界各地。Ⅱ型艾滋病病毒目前主要在西非地区传播,其传染性较弱,症状发展相对缓慢。
3:治疗白血病
绿茶提取物可治慢性淋巴白血病
美国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的一项研究表明,绿茶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儿茶素酸酯(EGCG)可有效控制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病情,这为攻克该病带来了新希望。该研究结果刊登在近日的《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网络版上。
在临床试验中,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每天两次给33名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服用8种不同剂量的olyphenonE囊剂(该药的主要活性成分是EGCG),剂量介于400毫克到2000毫克之间。结果发现,病人的淋巴细胞数量降低了三分之一。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病人对该囊剂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即使是每次高达2000毫克,还是没有达到病人的最大耐受剂量。
研究人员发现,病人不仅能够忍受这种高剂量绿茶提取物,而且许多人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呈现某种程度的好转,在患有淋巴结增大症状的病人中,大部分人的淋巴结会缩小一半甚至更多。
该项临床研究是梅奥诊所多年来就绿茶提取物对癌细胞作用研究项目的最新举措,之前已在实验室研究中证明了EGCG具有杀死白血病癌细胞的功能。目前此项研究已进入第二阶段,后续参与临床试验的病人数与第一阶段人数大致相同。所有人都将服用与原来试验中同样的最高剂量。
在美国,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白血病。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血液测试进行早期诊断,然而却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统计显示,大约一半的该病患者会过早死亡。研究人员希望,EGCG能够稳定早期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或者与其他治疗手段结合,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
4:预防痴呆
绿茶提取物可预防淀粉纤维形成
淀粉纤维是一种毒性蛋白质,它的堆积与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有关。一项新研究发现,绿茶提取物儿茶素(EGCG)可以预防淀粉纤维的形成。新结果在线发表在6月号的《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期刊上,它为设计更有效防止淀粉状蛋白质形成的化合物指出一种新方法,这类蛋白质与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早已发现淀粉纤维在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患者体内的堆积,他们认为,这是某种开放式蛋白质的错误折叠或堆积造成的,这种堆积会毒害细胞并导致神经功能的退化。 Erich Wanker和同事发现,绿茶中的儿茶素能与这些天然的开放式蛋白质结合在一起,防止它们转化成有毒的蛋白质。而且,EGCG还能指导这些蛋白质“远离”堆积的途径,成为对细胞无害的蛋白质。
作者发现,EGCG还能与其他与这些疾病无关的开放式蛋白质结合,因此,下一步的工作将直接设计新化合物,让它们能选择性识别与淀粉纤维形成有关的蛋白质。(来源:科学时报 王丹红/编译)
(《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Dagmar E Ehrnhoefer,Erich E Wanker)
5:预防中风
女性饮茶有助预防心脏病和中风
据巴黎媒体日前报道,法国卫生和医学研究所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每日饮茶3杯以上,可使女性远离心脏病和中风,因为茶可有效防止女性体内动脉血管壁内脂肪物质的沉积。
报道说,研究人员通过超声波检查了2613名男性和3984名女性的颈动脉脂肪沉积情况,受调查者平均年龄为73岁。结果显示,无饮茶习惯的女性中,45%出现因脂肪沉积形成的颈动脉硬化斑;这一数字在每日饮茶1杯至2杯的女性中为42.5%,在每日饮茶3杯以上的女性中为33.7%。
研究还发现,患有高血压的女性也可从饮茶中受益。但研究无法解释,为何茶叶在男性身上没有出现类似效应。一种解释是,茶叶或能提供合成雌激素的物质,而雌激素能保护女性远离心脏病。
茶行业组织“茶顾问小组”的卡特琳·胡德说:“关于饮食的调查结果会受人们固有疾病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然而,本项调查结果与受调查女性是否吸烟、是否正接受荷尔蒙替代疗法、是否患血管疾病等无关。”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的营养学家维多利亚·泰勒表示,这项结果与受调查者受教育程度、果蔬摄入习惯等无关,“对习惯饮茶者而言是个好消息”。
调查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动脉硬化血栓与血管生物学》(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杂志上。
6:降压护心
科学家发现红茶的降压作用
西澳大利亚大学(UWA)报道,该校医药学院Jonathan Hodgson教授领导的团队在世界上最先发现,红茶具有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作用,研究结果已在《内科学文献》上发表。
众所周知,高血压会极大增加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已有大量事实表明茶有助于心脏的健康,但“显示出茶与心脏疾病主因的关联”,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在这项研究工作中,科学家选择了95位年龄在35-75岁之间的澳大利亚人。这些人或每天饮用三杯红茶或是饮用具有相同味道并含有非茶中提取的咖啡因成分的安慰剂。六周后,研究人员发现,对比饮用安慰剂的样本,饮红茶者样本24小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2-3毫米汞柱。
onathan Hodgson教授说:“尽管早期的研究已经发现了饮茶与改善人体血管是有关联的,但是,茶是如何降低血压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茶是世界上排在水之后的“第二大饮品”。因此,研究茶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茶的科学,作者:仝丽,来源:未知,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