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走进儿童科幻画

作者:仝丽    发表于 2012-09-18
11567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和挑战竞争激烈社会的基本素养,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科技日新月异、人才层出不穷、社会充满挑战的今天,培养勇于改变自己、改造社会,勇于破旧立新、标新立异,勇于探究、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是人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科幻画的创作正是培养这种创新精神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科幻画题材的出现,80年代末90年代初,科学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为科幻画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社会背景,科幻画逐步在我国开始普及,1996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幻画展览,2000年少儿科幻画正式成为每年一届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创新的历史。由于发明创造的不断出现,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条件一天天改善,才使我们能够享受到今天的现代文明。 要做一件事物,首先要有人想象出来,符合科学原理,适合当前技术水平,才有可能制造出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客观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技术达不到的,可以先画出来。就是说,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选定了主题,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的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遐想而产生出来的绘画作品这就是“科学幻想绘画”。
昨天的幻想,正在成为今天的现实;而今天的幻想可能是明天的现实。归纳一下就是:
科(科学)              幻(幻想)              画(绘画)
符合科学原理发明   创造对未来世界的奇思妙想   用绘画形式表达出来
    在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中,孩子们的科学幻想可以涉及从天到地,从陆地到海洋,从人类日常生活、环境变迁、城市建设到动植物演变与发展等。具体的说可以围绕宇宙航行、月球生活、太空世界、星际旅行、海底世界、未来居住、地球环保、生态平衡、新型能源、未来交通、人工气候、生物工程、太阳能利用、废品利用、人类生存、信息传递、未来工具、未来食品等诸多方面,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推理、猜测、论证,想象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形象,进行巧妙的构思,并运用艺术手段,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
    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画家达.芬奇,他同时就是一个科学发明家(轮胎、直升机的草图设计)。
    在科幻画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订阅各种科学杂志、鼓励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科学·教育频道、举办科普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科普展、网络查询等途径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积累经验;可以通过线的联想(画一些线条)、形的联想(画一些图形)、自主动手的联想(对所看到的线条或图形说出自己的想象,编写小故事)、声音的联想(通过播放的声音让学生说出此声音可能是在画什么,将声音与绘画联系起来)、具象的联想(画一些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展开想象)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说:“科学和艺术是同时起跑的”。科学与艺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是人们永不懈怠的追求,科幻画把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反映孩子们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真实感受,是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是孩子们个性的展现,情感的发挥,对培养孩子们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艺术个性的养成必将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很多早教机构在宝宝24月时就开始进入科学探索课程,比如东方爱婴,把一些生活里的科学引入课堂,如果能把这些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也就是孩子们最早的科学启蒙吧。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儿童科幻画,作者:仝丽,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从科幻动画到少儿科幻绘画

下一篇创新科学幻想绘画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创新科学幻想绘画

课题名称:创新科学幻想绘画 执教老师:梁锦红 授教对象:10-12岁少儿高级创想班 时间:四课时 上课目的:1.通过理论讲解、观看、联想,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对主题进行相关的联想。 2.用创意的理念与绘画结合,开创一种新的绘画形式。 上课资源: 1.宇宙及太空人的图(动画) 2.海上的轮船、陆地的汽车、现代科技、远古文明、北京奥运场馆的图片 3.综合绘画材料 一、什么叫做科幻画? 幻想是创造力的源泉之一,人类没有幻想就不可能有社会文明的进步。少儿儿童科学幻想绘画,简称少儿科幻画。少儿科学幻想绘画是少儿对未来科学发展畅想和展望的一种表现方式。科学幻想绘画创作是绝大多数少年喜欢的一项活动,它对培养少儿的科学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倡导科技与艺术结合以及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积极倡导学生进行科学幻想绘画创作,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带领他们走进生活,大量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引导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观察

2012-09-18

科普概述

定义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 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 为主要目的的作品。 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功能和特点 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特点: 1. 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这就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来。 2. 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 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 这就和专业学术文献区分开来。 3. 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 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 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 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区分开来。 4. 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 这就

2012-09-18

谁从天上掉下来(一)

小孩子的眼睛是摄像机,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是那么新奇:大树为什么会在春天长好多好多树叶?到了冬天就光秃秃的,大树不冷吗?小雨点儿小雪花为什么从天上落下来? 星星为什么一闪一闪?它们家里装了灯泡吗? 青草被割断了,为什么还会长出来? 小孩子在观察中了解世界,通过感觉认识世界。大自然是最好的学校,能启迪、培养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的心灵深深感受美的魅力。 接下来,我们找一找,谁从天上掉下来? 雨滴。 雨滴从那里来? 天上的雨滴来自空中的云,空中的云其实就是水的凝结物,它来自地面的水汽蒸发。当云中的水滴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不能被上升的气流顶托住的时候,水滴(也可能是冰滴、雪花)就会落到地面上,即是我们所见的雨(雹、雪)。 一颗云滴要长大成为能降落到地面的雨滴或雪花,必须经历两个过程: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的过程,这种作用在云滴增大的初期起主要作用。二是云滴的碰撞大过程,这种作用在云滴增大的后期起主要

2012-09-18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