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而科幻动画主要以科学为题材呈现未来或幻想出来的先进世界,属于虚构性的动画作品。前者包含了后者。
早期,中国将动画称为美术片,现在,国际通称为动画片。动画是一门幻想艺术,更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可以把现实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年时期,鼓励小孩们做一些有意义的科学实验,在实验结束,把实验经过用图片的形式保存下来,同时孩子们还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图画中大胆的设想。这就有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科幻画。
许多人认为,动画片拍摄的对象不是真实存在的,它要么是动画师绘制出来的,要么是通过电脑生成出来的,总之,是一些凭空创造出来的东西。实际上,动画本身与其拍摄对象并无必然联系,而真正区别动画和电影电视技术(特指由连续摄影机和摄像机拍出的活动影像技术)的关键是它的拍摄方式。动画指动画技术。在三维动画出现以前,对动画技术比较规范的定义是:采用逐帧拍摄对象并连续播放而形成运动的影像的技术。不论拍摄对象是什么,只要它的拍摄方式是采用的逐格方式,观看时连续播放形成了活动影像,它就是动画。
中国最早的动画比国外早一年多。两万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洞穴上的野牛奔跑分析图,是人类试图捕捉动作的最早证据,在一张图上把不同时发生的动作画在一起,这种“同时进行”的概念间接显示了人类“动”的欲望。达·芬奇上画的四只胳膊,表示双手上下摆动的动作;中国绘画史上,艺术家有把静态绘画赋予生命的传统,如“六法论”中主张的气韵生动,聊斋“画中仙”中人物走出卷轴等(虽然得靠想象力弥补动态)。这些和动画的概念都有相通之处,但真正发展出使图上的画像动起来的功夫,还是在遥远的欧洲。
最早的小人书也是最早的动画。科幻动画在中国还在发展中,做为一个美术老师,我个人觉得绘画是这一切的基础,当然要有很好的文化作为大基础。
科幻绘画要求的科学要真实,所创作的作品不能背弃科学。但动画就宽了,可以使劲的想象,穿越等。
我个人认为,一节好的科学性质的绘画课,是否可以那科幻动画开引导,更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全方位去理解这个科学道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发挥创造。
上一篇中国科幻动画大集合
下一篇走进儿童科幻画
走进儿童科幻画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和挑战竞争激烈社会的基本素养,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科技日新月异、人才层出不穷、社会充满挑战的今天,培养勇于改变自己、改造社会,勇于破旧立新、标新立异,勇于探究、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是人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科幻画的创作正是培养这种创新精神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了科幻画题材的出现,80年代末90年代初,科学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为科幻画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社会背景,科幻画逐步在我国开始普及,1996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幻画展览,2000年少儿科幻画正式成为每年一届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创新的历史。由于发明创造的不断出现,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条件一天天改善,才使我们能够享受到今天的现代文明。要做一件事物,首先要有人想象出来,符合科学原理,适合当
2012-09-18
创新科学幻想绘画
课题名称:创新科学幻想绘画 执教老师:梁锦红 授教对象:10-12岁少儿高级创想班 时间:四课时 上课目的:1.通过理论讲解、观看、联想,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对主题进行相关的联想。 2.用创意的理念与绘画结合,开创一种新的绘画形式。 上课资源: 1.宇宙及太空人的图(动画) 2.海上的轮船、陆地的汽车、现代科技、远古文明、北京奥运场馆的图片 3.综合绘画材料 一、什么叫做科幻画? 幻想是创造力的源泉之一,人类没有幻想就不可能有社会文明的进步。少儿儿童科学幻想绘画,简称少儿科幻画。少儿科学幻想绘画是少儿对未来科学发展畅想和展望的一种表现方式。科学幻想绘画创作是绝大多数少年喜欢的一项活动,它对培养少儿的科学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倡导科技与艺术结合以及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积极倡导学生进行科学幻想绘画创作,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带领他们走进生活,大量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引导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观察
2012-09-18
科普概述
定义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 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 为主要目的的作品。 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功能和特点 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特点: 1. 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这就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来。 2. 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 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 这就和专业学术文献区分开来。 3. 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 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 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 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区分开来。 4. 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 这就
2012-09-18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