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学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江苏省人民医院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具有眼动追踪功能的隐形眼镜,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有望应用于康复助残、医学诊疗、心理学研究等领域。
眼动追踪技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眼睛的注视点来进行交互,无需物理接触或使用传统的输入设备如鼠标和键盘。这种交互方式不仅更加自然直观,而且当结合手势识别、语音控制等其他交互方式时,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交互体验。
“它和市面上的隐形眼镜使用相同的材料。”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大学2020级博士生朱衡天介绍,镜片所用的医疗级硅橡胶材料厚100微米左右,其上均匀分布着4个金色线圈。
“这4个线圈是射频器件,也是感知眼球运动的关键。”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大学教授徐飞说,“射频器件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门禁卡、公交卡上都有它。”
这款智能隐形眼镜的创新之处在于,它能够通过内置的射频芯片,高精度追踪眼球运动轨迹并识别眼动命令。徐飞介绍,与新型隐形眼镜配套的还有一组无线射频装置。“就像公交车上的读卡机,它会向隐形眼镜发出射频信号,如果眼球在运动,隐形眼镜反射回来的信号频率和强度就会发生变化。我们通过分析信息数据,就能了解眼球运动的轨迹。”
为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团队进行了72小时细胞毒性测试和长达一周的活体兔眼测试。朱衡天表示:“在新型隐形眼镜投入市场前,我们还要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接受严格的伦理审核。”
“眼动追踪是人机交互领域的关键技术。”徐飞表示,新型隐形眼镜在康复助残、医学诊疗、心理学研究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作者 陈席元)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人机交互:智能隐形眼镜有望助力康复诊疗,作者:陈席元,来源:人民邮电报,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tech/20240523/a3d301f328c74ea49bf232984aae6e86/c.html)
“一次挂号管三天”,就医更舒心
长期以来,在大多数医院,挂号单上会标注:医院就诊挂号仅限当日当次有效。若检查报告一时拿不到,或病情需要隔天复诊,不得不重复挂号。这样不仅费钱费时,还可能续不上号,影响患者就医体验。
2024-05-27
巨噬细胞:对抗实体肿瘤的“希望之星”?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识别吞噬病原体、抵抗感染、器官生成、组织重塑、代谢适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4-05-28
无陪护病房,虽难必行
当前,住院患者陪护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家属陪护,许多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白天还要上班,且不少为独生子女,往往“一人生病,全家累瘫”;一种是请护工陪护,不菲的开支成为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有的护工专业能力差、责任心不足,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整个行业心有余悸。为解决陪护难题,近期,福建、天津等地部分医院无陪护病房引发热议——无陪护病房,不是无人陪护,而是取消以往家属或自聘护工的陪护方式,患者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护理员共同承担。
2024-06-04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