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住院患者陪护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家属陪护,许多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白天还要上班,且不少为独生子女,往往“一人生病,全家累瘫”;一种是请护工陪护,不菲的开支成为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有的护工专业能力差、责任心不足,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整个行业心有余悸。为解决陪护难题,近期,福建、天津等地部分医院无陪护病房引发热议——无陪护病房,不是无人陪护,而是取消以往家属或自聘护工的陪护方式,患者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护理员共同承担。
从近几年多地试点情况来看,医院依据试点病区实际情况,统一聘用或通过第三方服务合理配置护理员(如某试点医院一名护理员大约需要看护6—15名患者),设置二班制或三班制,以“一对多”模式提供服务,由患者自费或财政、医保、患者三方共担。患者家属不必请假陪床,护理员“一对多”陪护相对于护工的“一对一”也更加实惠,无陪护病房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上述两种传统陪护方式的优点。
当然了,无陪护病房并非新模式。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出台的《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提出“不依赖家属或家属聘护工照顾患者”后,掀起了国内医院探索无陪护病房的热潮。只不过,这种模式遭遇了床护比提升举步维艰、护理费难以上涨、护士积极性不高等重重瓶颈,并未得到大面积推广。
今天,有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国内护工数量不足且普遍年龄较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家属把患者交给医院,最看重的就是专业人士提供的优质照护。护理员的专业程度、责任心如何,出现医疗纠纷了如何解决,护理费用怎么定,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影响医院的试点意愿,也影响患者家属的接受程度。
2010年的试点热潮中,有医院管理者透露,“效益好的不缺病号的科室才能搞得起来,缺病号的科室则没资本推广无陪护”。这一轮的试点也有共性:患者对某个医院有较高医疗需求,病种对专业陪护需求较高,试点效果就好;一些医疗水平不足或位置偏远的医院则难以吸引患者,试点无陪护病房容易造成患者流失。由此可见,无陪护病房难以无差别全面推广。考虑到无陪护病房多多少少需要患者自费,部分患者经济承受能力较差,也不宜“一刀切”全面铺开。
但在对专业护理要求高的科室等场景,给患者家属提供无陪护病房的选择是大势所趋。今时不同往日,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加之“421”家庭结构普遍存在,年轻夫妻可能要照顾4位老人,无陪护病房须尽快实现“突围”,解决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的护理难题。
护理员、护士人手不足如何解决;对专业陪护需求较高、却缺乏病号和资金的“弱势科室”,实行无陪护病房的钱从何来;医院如何保证护理质量……人、财、制度方面的支撑和保障跟上来,才能让无陪护病房减轻更多患者家庭负担。 (维 辰)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无陪护病房,虽难必行,作者:维 辰,来源:南方日报,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0604/57715b1c8dd5477e833bf2b7f375be8d/c.html)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二〇二四年版)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预防是促进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2024-06-14
请用“老花眼”审视地铁适老化改造
日前,住建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适老化基本设备与设施配置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其中拟明确,地铁站点应分类分级配备适老化设备设施,每个卫生间宜设置一处适老化厕位。(6月18日《北京日报》)
2024-06-20
专家谈骨关节病治疗新理念:阶梯化、个性化与多学科协作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性关节炎患病人群逐年增加,不仅严重影响了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还造成社会上严重的经济负担。据相关研究统计,近年来,中国骨性关节炎患者约有1.33亿,女性多于男性,多为中老年人。应更加关注中老年人的骨骼健康,加强预防和诊疗工作。
2024-06-26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