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人技术在示范田得到应用。受访者供图 |
水田激光平地、无人驾驶水穴直播、无人驾驶病虫草害防治、无人驾驶收割机械……这是从2021年开始,由岭南现代农业广东省实验室茂名分中心与华南农业大学水稻生产机械化创新团队、顺达农业共同打造的粤西首个水稻规模化生产的“无人农场”。
25日,记者走进高州市石鼓镇九罡工业园的顺达现代农业产业园丝苗米加工中心,一股浓郁的米香扑面而来。据介绍,产业园内丝苗米的播种面积已超过10万亩,主导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3亿元。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产业园正不断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茂名样本。
全程智慧化
一台台无人操作的机械有序来回,不断翻整土地,操作员并不需要坐在机械上操作,而是坐在电脑前监控着系统运转即可。记者了解到,在顺达现代农业产业园“无人农场”,无人驾驶、高新技术在水稻种植的整个周期中处处可见。
“耕、种、管、收”全程智慧化、无人化的“无人农场”,不仅有效提高了闲置农田的利用率,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在产业园里,丝苗米自动化加工中心让人眼前一亮。该加工基地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目前粤西地区设备最先进、加工能力最强的大米加工基地。稻谷烘干、去石、碾米、抛光、色选等10多道工序已实现了全程自动化、全程无人接触,整个加工过程需时不到1小时,稻谷日烘干量达240吨,有机丝苗米日产量达200吨,每年加工量可达6万吨。
据介绍,产业园先后在石鼓、镇江、沙田、宝光4个镇街集约流转了1万亩富硒土质农田种植丝苗米,带动周边农户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约10万亩水稻种植。目前,产业园丝苗米播种面积超10万亩,产业园主导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3亿元。
种植更科学
“无人农场”还可实现水稻的“直播”。这里的“直播”是相较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先将秧苗育成再插秧,“无人农场”可以实现无需育秧,直接把稻种播到田里生长。
陈祥挺表示,原来高州水稻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很低,全产业链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学研的合作也带给农民更多良种、以更科学的方法种植水稻。
高州丝苗米产业园将继续在龙头企业及众多实施主体的引领下,加快建成“育种研发+智能化种植+现代一体化加工+品牌营销”四位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为实现高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持续发力。记者詹翔闵、全良波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无人农场”种水稻产值超13亿元,作者:詹翔闵、全良波,来源:羊城晚报,来源地址:http://gd.news.cn/20240426/88f2b3464b4f4784a2440c1510a0b585/c.html)
下一篇村子里的智慧“微”工厂
村子里的智慧“微”工厂
《经济参考报》5月8日刊发文章《村子里的智慧“微”工厂》。文章称,5月伊始,河北省新河县西流乡南马庄村的“智慧方舱”内,新河县众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世青刚刚查看完金耳的长势,又忙着给金耳补水。
2024-05-09
从“扛锄头”到“刷手机”——鄂西山区智慧农业见闻
过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如今是手机上“种地”,“指尖”浇水、施肥、控温……在位于武陵山区的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团堡镇黄泥坡村,智慧农业释放科技兴农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2024-05-13
AI“慧”种地:与番茄“对话”,种出“儿时味道”
手机“巡田”、AI管理,浇水不湿手、种菜不下田,智能管控系统代替人工“照顾”农作物,从没种过地的农业“小白”也能在人工智能辅助下实现“慧”种地。
2024-06-07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