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3月21日电 题:雪域高山“种宝石”
新华社记者周相吉、康锦谦、沈伯韩
3月中旬的一个清晨,川西高原鲜水河畔还飘着细雪。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老乡们扛着锄头、铲子、铁锹等工具早早集合,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坡上栽植他们心中的“红宝石”。
他们当天计划新种一批变叶海棠苗,当地居民称之为根雀。
道孚县麻孜乡德尔瓦村的村民在川西高原鲜水河畔的山上种植变叶海棠树苗。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根雀树开白花、结红果。其叶可制成代用茶,果实可制成果酱、罐头、饮料等产品。
秋冬时节,根雀果红彤彤一片,像一串串闪耀的红色玛瑙,当地老乡称为“雪域高山上的‘红宝石’”。
这是成熟的根雀果,被当地老乡称为“雪域高山上的‘红宝石’”。(道孚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栽种现场,来自道孚县麻孜乡德尔瓦村的村民每两人结为一组,一人负责挥揪铲土,一人负责种苗。德尔瓦村村支书梁登龙说,一共有57名村民参加劳动,这是今年的首次种苗、补苗。
道孚县林木专家何行铭告诉记者,根雀的结果期为三至五年,每年四月开花观赏,五、六月嫩芽做茶,七、八、九月采叶做药,十、十一月采果做深加工……老乡们重新认识了全身是宝的根雀。去年,麻孜乡德尔瓦村村民伍日采摘野生根雀树的树叶和果子,就卖了5000元。
“根雀很好养活,既耐旱又耐寒,生命力顽强,有些已经有几百年的树龄。”梁登龙介绍,在大规模种植以前,它一直是老乡们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常见树木。他们以前把野生的根雀果当成零食,晒干后的果实口感酸甜,类似葡萄干。
道孚县原环林局局长陈刚告诉记者,2016年时,道孚县有野生根雀树5万余株,年均产果1500吨左右。“满山都是根雀果,多得烂在地里。”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果子拿去化验,发现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黄酮和花青素等。
2017年,道孚县开始发展根雀果产业,并开发一款名为“根雀红”的饮料。
“2017年时口感还很酸涩,2018年我们改良了配方、罐装,2019年开始大规模上市。”陈刚说,他们从没接触过饮料,也没建厂经验,对外学习、引进投资等都从零开始,如今道孚县的根雀果可加工为果酱、罐头、饮料等产品。“根雀红”饮料在道孚县家喻户晓,口感酸甜、鲜味十足。
道孚县木茹乡古碉村村民七美卓玛在展示“根雀红”饮料。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2022年,道孚县种植根雀树3.2万株;2023年种植14.3万株。今年,道孚县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973.5万元,从本县苗农手中购买根雀种苗17.7万株,带动该县孔色、麻孜、木茹、各卡、沙冲5个乡镇的村民种植。
“嗨哟!嗨哟!一二!一二!”在道孚县木茹乡古碉村,村民们将培育好的根雀苗从地里移植出来,打成捆后浸泡、培土、包浆,准备向其他乡村销售。据老乡介绍,1.2米以上的苗能卖3元一株,村民拥忠彭措2023年销售树苗收入就有6万多元,比外出务工要强许多。古碉村驻村第一书记许涛说,老乡把根雀果戏称为“红宝石”,可见这是真正的“金山银山”。
道孚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扎西降措说,近两年,仅种植根雀种苗就带动6个乡镇的2000余户1万余人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叶子和果实每年都被道孚县农特产品加工园区收购,年产60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道孚县木茹乡古碉村的村民将培育好的根雀苗从地里移植出来,准备向其他乡村销售。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道孚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贾贞希告诉记者,今年他们计划新建1栋面积800平方米的厂房,出租2栋空厂房给企业,以扩大“根雀红”等产品的生产,还与高校合作,开发了以根雀叶、根雀果提取物为原料的中药饮片,预计6月后开始投产。
等到深秋挂果时节来临,川西高原上数万亩根雀林将红彤彤一片。老乡亲手种下的根雀树,也将陆续长出闪耀的“红宝石”。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雪域高山“种宝石”,作者:周相吉、康锦谦、沈伯韩,来源:新华网,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local/20240321/d43bfaa4c0c948c0a38aed27ab4e2c9a/c.html)
少浇一次水 多产一成粮 河北推进节水高产农业见闻
气温转暖,华北平原冬小麦绿意盎然。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展厅的图片中,可以看到成熟时期“马兰1号”小麦地面上不到70厘米,地下却能扎根到230厘米甚至更深。
2024-03-26
土特产不再甘当“隐藏款”
近日,“天水麻辣烫”多次登上热搜,带火了当地旅游,也拉动了甘谷干辣椒、天水油泼辣子、定西土豆粉等当地特产的热销。今年以来,从年初“尔滨”蔓越莓掀起一场全国“土特产”大摸底,到甘肃众多特产走进大众视野,“土特产”的发展备受瞩目和期待。
2024-03-26
5G解锁数字春耕新模式
春耕时节,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所辖村落的70多万亩农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春耕”拉开帷幕。
2024-03-28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