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患上腰间盘突出后都有哪些症状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梁建新    发表于 2021-10-14
46140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都会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是一种非常顽固疾病,虽然不是大病,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这个病,那么,就要去了解腰间盘突出的症状有哪些?具体如下:

1、腰腿痛:多数有外伤、着凉或过度劳累。发病时,表现不同程度腰部疼痛,轻者为 钝痛和酸痛,重者卧床不起翻身困难腰痛经卧床休息后逐渐减轻或消退。几周后,渐感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站立、行走、咳嗽打喷嚏及用力大小便时,腰痛加剧。经保守治疗,症状可缓解甚至完全消失。腰部再次扭伤、着凉或劳累,症状再度复发。屡次复发,症状进行性加重,发作期逐渐延长,发作逐渐缩短,甚至可无明显缓解期。


2、腰椎姿式异常:腰痛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命名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完全消失,甚至变为后凸。为了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90%以上出现不同程度脊柱侧凸,多数凸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

3、腰椎活动受限:疼痛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所致。轻者表现为活动发板,脊柱后伸和向患侧弯时,活动受限更为明显;重者卧床不起,翻身困难,甚至昼夜跪伏床上。

4、压痛及放射痛:发生纤维环破裂椎间隙的椎旁有明显压痛点,疼痛会向患侧下肢放射,甚至可放射到足跟和足趾。压痛点位于采取椎4-5间隙和采取5-骶1间隙椎旁,临床判定受累椎间隙重要手段之一。

5、直腿抬高试验和强强试验阳性:诊断本病重要检查方法。前者检查方法是将膝关节伸直,伸进位将被检查下肢抬高,职尚未抬到90°即出现该侧坐骨神经牵拉痛,即认为阳性。后者检查方法在患肢直腿抬高到将痛未痛时,将足被动背伸,如出现坐骨神经痛即阳性。


6、下肢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改变:突出物压迫腰神经根,造成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椎间盘突出的椎间隙不同则压迫不同腰神经根,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出现不相同。由临床所见的腰椎间盘突出90%以上发生在4-5腰椎间隙和第5腰椎一和1 骶椎间隙,临床常见小腿外侧、足外侧及拇趾皮肤感觉麻木,拇趾背伸肌力减弱,膝腱反射或跟腱反射出现异常。

以上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常见的症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很有可能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这时候就要到医院检查清楚,及时治疗,治疗期间不仅要科学用药,这样才能很好的治好腰椎间盘突出。


(责任编辑:符文强)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梁建新,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为什么会患上腰椎间盘突出

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办法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办法

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突出发生退行性变,在外力的作用下,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以腰痛及下肢放射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腰腿痛疾患,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生活工作影响较大,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缓解方法有那些呢?

2021-10-14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怎么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会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症状,那么如果出现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症状,应该要怎么样进行护理呢?首先就需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配合医生的检查,也能够很好的非常系统的治疗一下自己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能够很有效地保障自己生命安全,这点是非常需要注意的,而且一定要控制一下平时的饮食,多吃一些蔬菜水果。

2021-10-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做什么锻炼

椎间盘突出分急性期和缓解期,处于急性期的患者不适合进行锻炼,需要睡硬板床静养,让腰肌慢慢松弛下来,突出的炎症会逐渐消退。如果患者处于缓解期,无论经过保守治疗,还是微创治疗或手术治疗,疼痛症状基本上会消失或减轻70%以上,此时就是腰椎锻炼的好时机。中医认为适当运动锻炼能够提高人体体质,还能治病防病,腰间盘突出的患者有必要进行适当的锻炼,因为这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去治疗疾病。在前期由于疾病的原因,我们有很多的锻炼动作是不能够做的,只有通过自己循序渐进的锻炼方法,才能让腰间盘突出的患者减少疾病所带来的伤害。

2021-10-14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