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院”圆形天井,如同巨大“取景框”,将远处胜景揽入院中;“镜院”两面巨大的镜子矗立院中,设计感十足。近日,西白莲峪村“屾林密境”精品民宿正式开张运营,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感受这里的山清水秀、长城古迹。民宿为小山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改造前的“拱院”。
名为“拱院”的民宿院落内圆形天井如同巨大取景框,可以远眺山脊上的长城烽火台。
北控集团帮扶下,村委会楼顶上安装了光伏发电装置。
52岁的村民王艳伶在民宿项目就业增收。
西白莲峪村山清水秀,精品民宿的开业使得这里成为不少市民心中的网红打卡地。武亦彬 摄
密云水库北部深山区的西白莲峪村,距密云城区还有三四十公里,位置偏远,生态环境却非常优美,植被覆盖率高达98%。过去,西白莲峪村主要种植板栗,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为“保水”,村里的柴鸡养殖也已退出,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2018年5月,按照本市“一企一村”帮扶要求,北控集团和西白莲峪村结成帮扶对子,共同摸索产业发展新路子。
西白莲峪村坐落在长城脚下,抬头就能望见城墙、烽火台、关口等文化遗产,村集体其实也一直希望发展乡村民俗旅游产业,无奈的是,区域内旅游接待设施非常缺乏,村内基础设施也不完善。于是,北控集团党委最终确定了“充分发挥西白莲峪村旅游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美丽乡村绿色发展”的帮扶对策。
3年多来,北控集团先后开展乡村旅游产业规划设计、购买农产品、资金和设备物资捐助、医疗健康服务、文化帮扶、精品民宿建设等一系列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700余万元。2019年底,西白莲峪村已实现全面脱低。
精品民宿是整个帮扶的重头戏。北控集团重点工程办公室主任朱英虎介绍,通过与村集体签约,将常年闲置的老民居盘活利用,改造成为各具特色的民宿庭院,还引入专业运营公司参与。按照“基础租金+利润分成”模式,仅此方面,每年就能为村民稳定增收30万元。
在家务农几十年,西白莲峪村61岁的村民郭秀英没想到,如今能在家门口的民宿当上“管家”,成为第一批在民宿上岗的本村村民。“收入还可以,每月3500元,离家也近。”如郭秀英一样,民宿带动一部分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而实际上,前期民宿建设过程中也尽最大可能实现本地用工,通过项目建设已为当地村民增收约108万元。
市属企业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带动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成为最终的受益者。西白莲峪村党支部书记李春付表示,发展民宿相当于给村里打造出一项长期稳定增收的产业,还能带动林果种植业、养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现在还没怎么推广,近两周内的客房已被预订一空,工作日和周末一样火爆。”运营方相关负责人杨飞介绍,目前运营的客房有12间,总面积有1200多平方米,另有20间客房正在改造,将陆续推出,形成一定发展规模。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北京:山村民宿助小康,作者: 孙杰 ,来源:北京晚报,来源地址:http://tour.youth.cn/xw/202108/t20210813_13166901.htm)
上一篇上海创新红色旅游品牌
河南组织A级旅游景区抢修 推动灾后恢复重建
7.20特大暴雨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给河南省旅游行业特别是旅游景区造成重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580家A级旅游景区中321家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受损额超亿元以上的景区10个。从8月上旬起,用1个多月时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A级旅游景区“大抢修大排查大培训大练兵”活动,修复损毁设施,练好技能本领,提升景区品质,以更好环境、更优服务、更新形象迎接秋冬季旅游高潮特别是“十一”黄金周。
2021-08-18
国潮+文旅 新青年热衷旅游新玩法
近年来,国潮、国货越来越受消费者热捧,不少产品甚至一货难求。随着国潮的兴起,旅游业也不断探索国潮“新玩法”。在国内文化类景区和古街区中,经常可以看到身着汉服的游客穿梭其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1-08-21
从城市到乡村 游学不是一窝蜂地打卡景区
孩子们应该如何度过为期近两个月的暑假,是很多家长必须考虑的事。作为大学教师和两个孩子的父亲,我组织了一群孩子开展游学活动。游学,顾名思义,是边游边学、亦游亦学,学习与娱乐有机结合。
2021-08-23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