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视听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地震来了要记住“三不躲”

作者:王立祥    发表于 2021-07-16
25522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诊科教授 王立祥

  居家室内“三不躲”

  别往床下“躲” 以前人们认为钻到床底下最安全,这种做法是以建筑物的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当建筑物的天花板因强烈地震发生倒塌时,这种方法就不可取了,因为掉落的天花板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且床底下“能躲不能逃”,因此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


《地震知识》陈俊晓 9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别进衣柜“躲” 大衣柜虽然结实,但是重心太高容易倾斜,而且人一旦进入柜子里就会视野受阻,四肢受到束缚,同时造成的狭窄空间空气稀薄,氧供不足而造成呼吸困难,不仅会错过逃生时机,还不利于被救。

  别靠窗边“躲” 现在的建筑楼房一般都是框架式结构,砖可以隔风隔雨,但不承重。地震时,一次震动来袭,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楼房常常是框架在,墙没了,如果人们躲在窗户下,很容易被甩出去。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

  社区室外“三不躲”

  别乘电梯“躲” 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因为地震后紧接着会停电,一旦断电,上不来下不去就卡在里面出不来了。而且电梯间容易崩塌垮掉,导致电梯快速坠落,构成次生灾害。地震时电梯结构整体性丧失,亦不利于呼救及救援。

  别入车里“躲” 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你在驾车,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而引发交通事故。地震中,建筑物等倒塌将压扁车辆,使车内的人丧失逃生机会。同时,地震时灾情复杂,可能引发汽车燃油着火。

  别在楼旁“躲” 地震瞬间,房屋结构发生破裂、毁损和扭曲,面临余震、救援时扰动以及毗邻建筑物二次倒塌,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地震时应尽量快速躲开建筑物,特别要远离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户外出行“三不躲”

  别钻桥下“躲” 地震对桥的桥台、桥墩、桥梁、支座等结构产生的破坏不容小觑,切记一定不要进入桥梁、隧道、堤坝,尤其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这些地方很容易在地震中发生塌陷。

  别依电杆“躲” 地震躲避逃生时,千万要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如电线杆、变压器、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路灯、自动售货机等,除直接倒塌伤人外,还可能出现触电伤亡事件的发生。地震可导致电线零落,易引发火灾。

  别近山峭“躲” “地震—山崩—泥石流”是具有关联的系列自然灾害链,震区若在山区,可能发生大面积滑坡、崩塌、滚石、泥石流等。切记这些次生灾害可当即发生,也可能过后发生,像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等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切勿停留。

  地震逃生“三间”

  地震中正确躲避要把握“三间”原则:一是室内三角避震空间,比如内墙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的地方;二是户外平面避震空间,比如应急避难场所、公园、操场等空旷开阔的地方;三是人体屈曲避震空间,比如采用蹲下蜷曲、靠固定物、面部朝下、手护头颈、口眼微闭、用鼻呼吸的体位形成的自救空间。


(责任编辑:刘倩影)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地震来了“三不躲”,作者:王立祥,来源:健康报,来源地址:https://www.jkb.com.cn/healthyLiving/jkzs/2020/0716/476927.html)

上一篇洗衣机也该洗洗了

下一篇炎炎夏日防晒别大意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