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提起浮世绘,中国观众首先想到的大都是日本江户时代画师葛饰北斋创作的《富岳三十六景》之《神奈川冲浪里》。连天的巨浪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高耸的浪尖仿佛一瞬间便要倾盆落下。远处的富士山岿然不动,为整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增添了一份平静的对比。画中面对惊涛巨浪的渔民低头俯首,表情宁静,似乎打算径直穿过巨浪。这幅诠释人类直面困难、顽强奋进的作品堪称日本浮世绘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神作”。《遇见浮世·博览江户——江户时代浮世绘原版珍藏展》日前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拉开帷幕,展出100幅出自日本江户时代和明治时代的藏品(如图)。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策展人徐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版画作品,浮世绘的数量和收藏者较多,在日本相关展览层出不穷。由于观众不太懂得欣赏,浮世绘此前在中国的艺术价值被低估了,这几年才重新走进市场。
“浮世绘”的字面译文是“虚浮世界的绘画”,兴盛于日本江户时代。以往国内的浮世绘主题展,多以展出葛饰北斋、歌川广重、喜多川歌麿等名家名品为主,或者按照时间、流派、内容等类别区分,从构图、色彩、布景等艺术角度赏析。“浮世绘是贴近民生的作品,不是高端事物,纯艺术角度难以让观众产生共鸣。”徐赫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早期的浮世绘相当于中国的挂历,逐渐演变成电影海报、明星海报。后来出门旅游的人多了,浮世绘又变成旅游攻略般的存在。江户时代的家长还喜欢给孩子买讲鬼怪故事的浮世绘,就是现在的“绘本”。此次展览聚焦当时社会的原状原貌,以“入城”“入室”“入魂”三段式分法呈现“浮世绘”。徐赫说,希望从“百姓日常”的角度切入,以平民的视角,呈现那个时代的故事,办一场让人“看得懂”的展览。
中日之间的文化融合是《遇见浮世》展览的一大看点。琵琶、二胡、古筝等出现在浮世绘作品当中,说明源自中国的乐器在日本得到广泛传播。《江户砂子年中行事》中包括《端午之图》《七夕之图》《重阳之图》等作品,起源于中国的“节句(节日)”尽管在具体日期和庆祝方式上与日本不完全相同,但“赏菊花”“喝菊花酒”等风俗的体现,为浮世绘增添不少中国元素。
为了增强中国观众的代入感,该展在藏品选择上大有讲究。徐赫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游客赴日旅游必去上野公园、浅草寺等景点打卡,展现这些景点在江户时代风貌的浮世绘作品人气颇高。
在三代歌川广重创作的《东京名所内上野公园地不忍见晴图》前,记者看到两名女生在讨论着。她们指着画中头戴礼帽、身着夕阳贵族服饰的人对记者说,旅游的时候看到上野公园里有很多外国人,没想到早在明治时代那里就是博览会和赛马等众多活动的舞台,还有贵族光顾的西餐厅,彼时已相当国际化。日本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中心参赞伊藤直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遇见浮世》展出了日本明治时代和江户时代的作品,新旧时代的融合,在浮世绘作品中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那时整个社会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运行良好,可以看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痕迹。
伊藤直人以日本明治时代画师水野年方于1890年创作的《妇人抹茶会》举例: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几位女性在研习茶道,中国观众可能都知道这象征着日本文化。可实际上,在明治时代以前,茶道是男人的文化。到了明治时代,茶道作为女性的教养项目广为人知,这种变化延续至今。他说,一般观众即便无法发掘这么多历史细节,单纯感受一下浮世绘这种艺术形式也是好事。
徐赫所在的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策划过不少传统文物展览,由于对观众的艺术理解有一定要求,一直以来比较小众。《遇见浮世》基于浮世绘的民间属性,在商业化和大众化尝试中取得成功。她告诉记者,近年来在艺术展览方面和日本的合作比较多,“走出去”的同时也在“引进来”。除了浮世绘,日本陶器相关的项目也在运行当中。因为陶器是静态的,普通观众难以理解日本流行的“侘寂美学”,所以这种展览不会辐射大众,无法像浮世绘一样老少咸宜。“传统意义上的日本文物在中国展出不会受到太大关注。一方面因为中国文物博大精深,观众有民族自豪感,认为没有必要欣赏日本文物。另一方面,日本古代文物比较贵族化,不太亲民,此前举行过类似展览反响平平。”
在徐赫看来,日本现当代艺术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比如《千与千寻》《天空之城》等热门动画电影的作者宫崎骏、日本音乐家久石让、日本作曲家坂本龙一等名家在中国已有稳定的受众群体,若是他们的艺术作品在中国展出,很有可能“出圈”。
《遇见浮世》的成功让徐赫收获一些经验。“首先在策展方向要走相对平民化和大众化路线,哪怕一个文物,也要尽量以让人能看懂的方式解读。其次,可以尝试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增强与年轻观众的互动。”
(责任编辑:刘亚敏)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环球时报,来源地址:http://tour.youth.cn/xw/202104/t20210416_12863345.htm)
上一篇腾格里大沙漠桃花别样红
四月春城满目皆绿 园林美景呼之欲出
四月的春风,吹面不寒,“森林城”长春进入了展现魅力的黄金时节。
2021-04-17
“中国鸽子树”首次花开武汉植物园
近日,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珙桐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罕见开花。这也是该园引种栽培珙桐30多年来首次迎来开花。珙桐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幸存下来的古老孑遗植物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单属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和“植物大熊猫”,具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堪称国宝级植物。珙桐花朵洁白素雅,花形如白鸽展翅飞舞,远观树冠如只只白鸽栖息枝头,美丽非凡,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
2021-04-17
故宫助力“小故宫”建立文物保护数据库
“小故宫”指的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瞿昙寺,其建筑受明代宫廷影响,很像故宫古建筑群,因而得名。4月15日,在故宫博物院的敬胜斋,进行了瞿昙寺数字化保护项目第一期工作汇报。记者了解到,2016年年底,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三方共同签署了《关于青海省瞿昙寺壁画数据采集及制作项目的合作协议书》。
2021-04-17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