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规划先行。乡村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且投入巨大的工程。如果没有科学规划作引领,就可能成为劳民伤财的瞎折腾,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利益。要使这项惠农惠民战略顺利开展、收到实效,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规划的约束力。二是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合理确定乡村规模,注重完善乡村社区功能。三是坚持“全域规划”理念,突出城乡规划统筹,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
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尽管如此,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比较低,偏远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与农业农村发展需求还不尽匹配。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就是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不平衡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从“有”向“优”、由“少”到“多”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
|
要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近年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养老、大病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实现全覆盖。但整体上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差距还比较大,农村优质公共服务相对缺乏,农村文化体育等精神生活比较单调贫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需要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一方面,按照现代公共服务体系要求,提升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着力解决结构性非均等化问题。另一方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水平,提高要素效率,推动缩小城乡差别。
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由于长期重城轻乡,农村人居环境欠账较多、基础薄弱、重建轻管等问题比较突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是因地制宜,努力打造与全面小康相匹配的农村人居环境。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抓手和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是着眼长远,全面建设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美丽乡村。统筹环境治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打造宜居宜业新乡村,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要坚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使得土地、资金等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城乡发展失衡。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大力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要素支撑。深化农村改革,通过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激活市场,释放乡村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避免“政府干、百姓看”的局面,提升乡村建设层次。
乡村建设既要有现实的紧迫感,也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在这一问题上一些地方曾经出现过偏差、有过教训。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一些地方搞层层加码,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一些地方借机大拆大建等等,群众怨言颇多,甚至叫苦不迭。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不能干超越发展阶段的事。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把农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尤其是涉及农民基本权益、涉及农村大局的重大事项上,更要审慎稳妥,不能搞一刀切、强迫命令。
乡村建设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要谋定而后动,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和发展耐心,砥砺实干、攻坚克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作者:刘俊杰,来源:光明日报,来源地址:http://www.agri.cn/V20/SC/jjps/./202103/t20210329_7638247.htm)
下一篇乡村教育如何把“根”留住
乡村教育如何把“根”留住
在近日举办的“做有‘根’的教育”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杨东平梳理了这些名家的观点:晏阳初认为农村问题可归为“愚、穷、弱、私”四类,需以四大教育分别医治;黄炎培主张“先富后教”,发展生计和职业教育;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让乡村学校成为乡村生活改造中心,乡村教师成为乡村生活的灵魂;而梁漱溟则支持“社会学校化”,按照儒家文化传统复兴农村,建立政校合一的乡学制度。
2021-03-30
加快落实“藏粮于地”战略——耕地休耕轮作面积再扩容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按照中央要求,今年会同财政部继续推进耕地休耕轮作工作,坚持轮作为主、休耕为辅,实施规模超过4000万亩,比上年增加1000多万亩。
2021-03-30
田永坡:浅析当前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七个新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流动制度改革的深入,劳动者的供需和流动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相关地区和行业的调研数据看,有七个方面值得注意。
2021-03-30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