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视听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农文旅融合发展

作者:佚名    发表于 2021-03-15
9532
  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路边花坛里,各色鲜花随风摇曳……随意走进安徽省天长市一处村庄,都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

近年来,天长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做足“旅游+”文章,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平台,探索出优势互补、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绿水青山间绽放出“美丽经济”,绘就景美人和的动人画卷。

擦亮颜值,美丽乡村处处是景
  走进天长市汊涧镇长山村,纵横交错的田埂围起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几排粉墙黛瓦的房屋融入其中。不远处,清澈透亮的水面上,大片碧绿的莲叶正舒展身躯,朵朵粉红的荷花点缀其间。在这里,仿佛重现了千年前陶渊明“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田园生活,“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日盛景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沿着铺好水泥的村道一路走,路面上除了偶尔看见的一两片落叶外,没有任何垃圾。道路两边是一幢幢典型的两层楼农房,宽敞的院子里也被打扫得清清爽爽,砍好的木柴整齐地码在墙角。

农文旅融合发展,“高颜值”的美丽乡村是立身之本。

  “深秀长山”、“山水井亭”、“康居铜北”、“红色光华”、“幸福益民”、“水墨汊河”……如今,天长的乡村不但颜值在改变,更通过打造一个个“特色名片”,绘就未来发展版图,让当地秀美乡村从单村“盆景”变连片“全景”。
整合资源,打造增收新亮点

  时下正是新鲜水果成熟的季节,有晶莹剔透的葡萄,有又沙又甜的西瓜……走进天长市杨村镇光华村的光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个个现代化温室大棚里瓜果飘香,很多市民游客都来到这里体验田园乐趣,采果、品鲜、拍照,呼吸新鲜空气,体验田园生活,其乐融融。


在天长这块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采摘游已经形成规模效应,永丰圣丰生态农业园 蓝莓、水蜜桃,杨村光华农业生态园的樱桃、油桃,胭脂湖生态园的草莓、葡萄,金集益民生态园的西瓜、红龙果、草莓等,一年四季瓜果飘香采摘忙,除了天长本地的游客,还吸引了大量来自南京、滁州市区等地的自驾游客。
  “以前光靠农业,我们村民的收入并不高。”光华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在祥说,通过开发瓜果采摘、特色观光等一系列农业体验项目,按照“变农村为观光村、变农业为旅游业”的思路,整合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以乡村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为主的精品路径,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这一切,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了,还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对乡村振兴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有更强的信心。
文化养心,农文旅更深度融合
  千秋福地,地久天长!天长,不仅有一个诗意的地名,更是一个充满文化魅力的地方。

在拥有了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养身”的同时,天长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十分注重挖掘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文化养心”。

  马家墩有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吴王濞于铜城建行宫,梁建石梁城等,依稀有迹可寻;宋包拯治理天长时曾命名的胭脂山今仍翠然耸立;明镇远将军沃田抗倭殉难东郊,其墓、其祠、其迹世世代代彰扬着爱国主义精神;更有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所留下的抗大八分校旧址等革命遗迹,成为今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时光流转,经典永存,如今,这些都成为天长市吸引外来游客的“法宝”。

  行在路上,食在农家。观过美景,另一个吸引人们的就是美食。源于唐朝的天长地方特色美食“千秋宴”,可谓是中国八大菜系淮扬菜中的一朵奇葩,每一道菜的背后大多附有相关民俗、典故、传说和趣闻逸事,都能让你吃出趣味,吃出文化,吃出情感!
  天长市还拥有上千年的农耕文化、乡风文明等,这些无不与农业融为一体,共同支撑起当地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些文化元素为乡村旅游铸魂,让风景富有神韵、山水饱含诗情!
  7月8日,安徽省对2019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进行表彰,天长市名列其中。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农业文旅,作者:佚名,来源:连接安徽,来源地址:)

上一篇什么是农业生态园?农业生态园怎么规划?

下一篇“文旅+农业”融合的三个特征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