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视听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开学了!前苏联教育家留给教师的教育箴言

作者:王敏杰    发表于 2016-09-07
5423
  
 
  从今天起,新学期就正式开始了。班上有刚升入一年级还怯生生的小盆友,校园门口有开始第一天站岗迎接新生的高年级同学,办公室老师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沉寂了两个月的校园一片生气勃勃。
  今天,我们给您带来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箴言,希望您从中汲取教育的力量和信念,翻开新学期崭新的篇章。
  1.当儿童跨进学校大门,成了你的学生之后,他就会无限地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就是神圣的真理;你的行为在他看来就是智慧的化身和道德的典范。儿童对教师的信任,犹如玫瑰花上的一滴洁净的露珠。请不要把这一滴露珠抖落。
  2.教师的最细致、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就是爱护并发展孩子的自尊感。不应当让儿童的劳动成为徒劳无益的事--这就是优秀教师的座右铭。只有当儿童的脑力劳动给他带来某种成果时,他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精神潜力。有了成绩,才会产生学习的愿望。
  3.学校的教学不是干巴巴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搬入另一个头脑,而是每时每刻在进行心灵接触。
  4.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成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然而所有的人都要成为丈夫或妻子,成为父亲或母亲。
  5.不要把孩子入学前生活于其中的大自然、游戏、美、音乐、幻想和创作的令人神往的世界关在教室门外。在学校生活的头几个月和头几年里,学习不应成为惟一的活动形式。只有当教师大量给予他们入学前的那种欢乐时,他们才会爱上学校。
  6.为每一个人培养起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
  7.对于孩子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在少年教育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人在这种年龄从本性上就不愿意被他人教育。
  8.如果一所学校相信教育的巨大力量,而且在那里根本听不到“他将是一个无出息的人”这类不可救药的话,那么这个学校的学生集体的精神生活就具有无与伦比的乐观主义色彩。
  9.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
  10.孩子的毛病,要让知道的人尽可能少些,要让集体甚至一无所知,这只会有好处。要知道,我们与之打交道的是儿童的心,而这是最微妙和最敏感的方寸之地,接触它时应当分外细心和谨慎,慈爱和善良。
  11.一个不掌握数学、不会解应用题的人,仍可以生活下去并获得幸福;然而,如果不会阅读,则不能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谁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谁就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一个不懂道德的人。
  12.儿童的心灵是易受伤害的。在教学中,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如果对儿童采取不谨慎或者漠不关心的态度,就会出现许多尖锐的矛盾和暗礁,给儿童造成他们无法经受的精神震撼。这种精神震撼是不应当有的。
  13.不要引导孩子回避人类生活的阴暗面。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生活中不尽是欢乐,也有悲伤。要让孩子的心里也有他人的忧愁。
  14.不要教孩子去空讲漂亮的言辞,也不要让他们在没有任何需要付出精神力量的具体情况下,去表露强烈的感情。如果驱使孩子们按指定意思去表露感情,就会把他们培养成喜好吹嘘、不讲原则、只善辞令的空谈家,也就是说,最终让他们成为冷漠无情的人。
  15.36年的学校工作使我得出这样的信念:教小学儿童,首先就是教他们观察,教他们发现世界。
  16.只有当掌握知识过程中取得成绩而产生欢欣鼓舞的心情的时候,才能出现学习的兴趣;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
  17.几十年的学校工作使我确信,劳动在智力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
  18.儿童时代对美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比个性成长的以后几个时期都要强得多。小学教师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美的要求,这种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精神生活的整个结构及其在集体中的相互关系。
  19.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母亲对他的微笑,悄声唱的摇篮曲,和善的眼睛和温情的搂抱。如若世界总是以母亲那种温柔的目光照射儿童的心灵,如若儿童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人都像慈母那样善良温和,那么世上的痛苦、犯罪和悲剧就会一扫而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教育箴言,作者:王敏杰,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假期正是读书时,爸妈们是时候放下手机,来场亲子阅读了!

下一篇小青蛙学本领:扬长避短,付出就会收获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