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大暑养生 健脾祛湿养心去虚火

作者:网络    发表于 2016-07-23
14713
  昨日大暑。大暑,是一年最热的时节,炎热的时光,给了我们又一轮季节的感受,夏天也迎来了最后的盛宴,而秋也即将分娩。
  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有些地方的人们则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而就节气养生而言,我总结了四点,即健脾,祛湿,养心,清火。
  健脾
  大暑节气正值中伏前后,天地之间气机由少阳相火变成太阴湿土,即阳气由生长状态转变为化育状态,此时阳气升浮之极而开始化生万物,是为土。土性稼穑,应之于人则在脾,若脾阳充足、脾气健运,则水谷可化,四肢百骸得养。若脾弱土败,则易患腹泻下利。此时应当健脾。
  大暑时节谨防“因暑贪凉”。若因天热而喝冷饮,虽能解一时之热,但寒凉入体,却要消耗大量阳气去气化这团寒湿邪气。若反复消耗阳气,则机体渐趋阳虚,进而阴浊凝滞,百病丛生。大暑节气,天地之间炎热之极。阳气外散,内阳反而不足,因此万不可因热而贪凉饮冷。此时养生之法,关键在于忌凉,以免损伤脾阳。健运脾土以助运化,温养阳气以补中虚。
  鸭肉是大暑时节进补的佳品。民间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因为鸭肉性凉味甘,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是大暑时不可多得的滋补上品,甚至被古代医家称为“妙药”。大暑时吃老鸭,可“阴虚不见燥,阳虚不见冷”,最能补益脾阳。此外,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艾灸太白,能养护脾阳。艾灸温阳,最适于养脾,可艾灸脾经太白穴。如果能在脾经当令时(上午9点至11点)内艾灸,效果更好。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的枢机,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艾灸胃经足三里穴,以健脾养胃,化湿理气。
  祛湿
  盛夏阳热下降,絪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大暑前后温度达到一年中的顶峰,其闷热程度也达到顶峰,中医认为此时是湿气最重的时候,人们非常容易受湿热邪毒侵袭,经常会出现胃口不好、大便黏腻、腹泻呕吐、口舌生疮等症状,所以此时养生还要注意“祛湿”。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饮食油腻、缺乏运动。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所以夏季一定要适当锻炼,使身体能够时常出出汗,这样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当然,运动不可剧烈,不然容易损伤阳气。
  尽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气重),热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大暑节气暑湿之气较重,人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脘胀满、肢体困重等现象。饮食方面宜多吃燥湿健脾、益气养阴的食物。可用橘皮10g(鲜皮加倍),加适量冰糖,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常饮可起到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体湿的人还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
  夏季天气炎热,而且比较潮湿,而湿疹跟湿气重有很大关系,所以在这个季节湿疹患者很多。一般表现为在皮肤表面出现红斑、小疙瘩、水泡等,大多比较痒。在公园草地或野外采集一些鲜马齿苋(也叫长寿菜),回来洗净后煮水喝或者外用涂抹,可以起到祛湿清热的作用,对于治疗湿疹效果很好。当然,也有很多人采摘马齿苋直接拌凉菜吃,既能当菜也能祛湿。
  艾灸或点揉承山穴、三阴交、阴陵泉和足三里,可健脾胃,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内湿过重的人,还可以用艾条灸肚脐处的神阙穴。
  养心
  按照中医理论,季节和五行五脏是对应的,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养心”是夏季养生关键点。中医所谓“养心”,并非完全与现代医学“心脏”概念相同,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的整个神经系统。“养心”除了能顺应中医理论夏季养生理念以外,也有非常明显的实际意义。因为在暑天,气温过高本来就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很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所以养心是防止情绪起伏,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暑天“养心”首先要做到让心静下来,清心寡欲、闭目养神都有利于“心”的养护。而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钓鱼、打太极拳等缓慢运动,都有利于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此外要有充足的睡眠,“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所以应该在作息上符合当季需要,如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而相对不足的睡眠则可以用午休做适当补偿。另外,愉悦的心情是夏天养生的良药。夏季气候闷热,易使血压升高,心烦意乱,这时若能笑口常开,就能改善情绪,从而协调人体各脏器的功能。
  喝粥可以健心。大暑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但是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清火
  有人说夏天酷热,容易上火,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类“上火”都是虚火。夏天人体阳气外浮而中阳渐虚,最需将养中阳,但我们却因天热而大喝冷饮,虽然暂时解了暑热,但反伤中阳。中阳一虚,则寒湿内滞而虚火即现,表现为各种上火诸症。
  针对单纯性夏季浮阳在外产生的虚火,可适度饮用酸梅汤。有的人贴三伏贴后会出现咽喉疼痛、口干舌燥、头痛、便秘等症状,这是因为虚火在作祟。故贴三伏贴,温阳益气,亦需养阴清热,如此阴生阳长,阴平阳秘,无忧无患,可用酸梅汤。酸味敛火,乌梅养阴生津止渴,凡醉酒头疼、口干舌燥、烦躁不安都可来一杯乌梅水缓解症状。睡前喝点酸梅汤或白萝卜汤,可以敛阳助眠。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航班一言不合就晚点?其实也有“套路”

下一篇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 中西医药物各不同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 中西医药物各不同

  在药物说明书上看到“顿服”,你会认为是“每顿饭后服用”,还是“吃饭的时候服用”?其实,这两种想法都不准确。中医和西医都有“顿服”这个说法,但意义却不尽相同。

2016-07-25

老人用药不良反应增加 写份清单更安全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人服用药物之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渐增加。6月5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官网发布文章,邀请新药办公室副主任、药物专家桑德拉科威德博士为老人用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列出详细的用药清单,并留给家人。老人用药种类较多,建议自己或请家人整理一份清单,内容应包括:近期服用的药物种类(包括商品名和化学名)、用药频率、每次服用剂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清单上应区分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营养补充剂,并应复印一份留给家人,或者保存在家里相对固定的地方。这样在出现紧急情况或出门在外时有据可查,能确保用药安全。此外,建议定期检查小药箱,并做记录,保证所用药物未变质过期。 谨防4种情况伤药效。用药种类越多、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以下4种情况应尤其注意:1.药物交叉反应,即一种药对另一种或几种药效果有影响;2.某些疾病引起或加重药物不良反应;3.食物或饮料影响药效;4.酒精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降低药效,

2016-07-25

三伏天喝冷饮吹空调 易使寒气入体无法排除?

  近来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条消息:三伏天的40天里,不要喝冰镇类的饮料,不要吹空调,不然会使寒气入侵且无法排除。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中西医结合医师侯霄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伏高温天,适当饮用冷饮,恰如其分地使用空调,是有益的防暑降温方式。

2016-07-26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