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视听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如何吃出鸡蛋的健康

作者:未知    发表于 2014-05-09
5303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多年,很多人对鸡蛋了解不够,关于它的误区一直广泛流传。

误区1:“初生蛋”和“功能蛋”更有营养。

一般来说,鸡在生长期130~160天之内所产的蛋都会被称为初生蛋。没有任何检测证据表明,初生蛋的营养素含量比普通鸡蛋更多。实际上,初生蛋个头较小,每个约40克,因重量不够标准,在国外是不允许出售的。功能蛋是指通过饲料技术使鸡蛋富含锌、碘、硒、钙等营养素。这听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因为没有标准也不好检测,很多产品都有过度宣传之嫌。

误区2:感冒时不能吃鸡蛋。

感冒发烧时,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抵抗力就会下降,也吃不下什么东西,缺乏营养,适当补充鸡蛋等蛋白质比较高的食物,对身体的恢复是有好处的。不过,鸡蛋羹、蛋花汤是首选,而炸鸡蛋或煎鸡蛋不容易消化。

3种鸡蛋不能吃

霉蛋:

有的鸡蛋遭到雨淋或受潮,会把蛋壳表面的保护膜洗掉,使细菌侵入蛋内面发霉变质,致使蛋壳上有黑斑点并发霉,这种蛋也不宜选购食用。

裂纹蛋:

鸡蛋在运输、储存及包装等过程中,由于震动、挤压等原因,会使有的鸡蛋造成裂缝、裂纹,很易被细菌侵入,若放置时间较长就不宜食用。

死胎蛋:

鸡蛋在孵化过程中因受到细菌或寄生虫污染,加上温度、湿度条件不好等原因,导致胚胎停止发育的蛋称死胎蛋。这种蛋所含营养已发生变化,如死亡较久,蛋白质被分解会产生多种有毒物质,故不宜食用。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如何做鱼最营养?

下一篇哪类人群不宜吃鸡蛋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哪类人群不宜吃鸡蛋

肾脏病患者 肾炎患者肾功能和新陈代谢减退,尿量减少,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全部由肾脏排出体外,若食用鸡蛋过多,可使体内尿素增多,导致肾炎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尿毒症。高血压晚期患者食用鸡蛋会引起肾中动脉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肾损害和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应慎吃鸡蛋或遵医嘱。 高热患者 鸡蛋中的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进入机体可分解产生较多的热量,这称之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这种特殊动力效应以蛋白质效应最大,增加热量的效应可达30%左右。故发热患者吃鸡蛋后体内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如同火上浇油,于退烧不利。 肝炎患者 肝炎患者较多食用蛋黄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不利于康复。因蛋黄中含有脂肪酸和胆固醇,而脂肪酸和胆固醇均需在肝脏代谢。肝脏的负担过重,不利于肝炎的恢复,因此,肝炎患者不宜吃蛋黄。

2014-05-09

电脑工作者,如何缓解眼疲劳

根据某协会统计,70-75%的电脑工作者有眼睛疲劳的问题,并容易引发如头痛、眼睛红、视线模糊等其他病状。都市人用电脑、手机几乎占去一天大半的时间,如何才能缓解电脑眼疲劳? 1.休息一下: 每隔15分钟让眼睛休息一下,同时看看远处让眼部肌肉放松。(这很难做到,慢慢养成习惯吧~) 2.试著用手捂住眼睛: 这是属于眼睛的冥想,首先闭上眼睛,将手掌盖在眼睛上方,然后藉著深呼吸放松眼部,一并舒缓肩颈压力。 3.经常眨眼: 从事密集度高的电脑工作时,你会渐渐忘记眨眼,使眼球越来越干涩。每10-15秒眨眼一次,这样可以让氧气和营养物质滋润眼球及角膜,而眼泪也会使视线清晰。 4.戴电脑眼镜: 配戴电脑眼镜并距离萤幕50-70公分观看,能减轻眼睛对焦上的负担。 5.保持萤幕明亮: 这将降低萤幕闪烁的情形,减少眼睛疲劳。此外,较亮的萤幕也会让瞳孔收缩,使焦点落在更适当的范围。 6.夜间应减少蓝光: 研究指出,夜晚时,蓝光会降低褪黑激素水平,对健康造成不

2014-05-10

上班族护眼多补4种维生素

上班族用眼容易过度,产生眼疲劳,适当补充维生素可缓解眼疲劳。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维生素A是维持人体上皮组织正常代谢的主要营养素,能维持眼角膜正常,不使角膜干燥、退化,并有增强在暗光中视物能力的作用。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A,可出现角膜炎、干眼

2014-05-10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