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同时,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在陕西省西安市秦岭北麓的鄠邑区栗峪口村,当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用一杯咖啡激活乡村经济的发展潜力,既保护了秦岭的大美自然环境,也让乡村更有活力,百姓的钱袋子更鼓。
开在秦岭脚下的土锤咖啡馆,占地约1000平方米,由一家废弃粉石厂改造而成。这家以原真生态、原乡风情、原味生活为卖点的咖啡馆,在开业后迅速走红,成为社交媒体上西安全城最受欢迎的网红咖啡店之一。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回归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青年乡创客服务中心正是鄠邑区为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而建,旨在带动理念、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当地政府则加大环境保护措施,让秦岭的山更青,水更绿,同时大力提升交通、水电、村容村貌等创业环境,做好保障服务。
在一杯咖啡的引流下,2020年至今,1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创客先后来到栗峪口村创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消费。在咖啡的引流下,栗峪口村不断打造新的消费场景,不断吸引新的创业项目,2023年全村游客量突破40万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6万元,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之路。
出品人:孙志平
监制:张平锋
制片人:李杰
统筹:王健
编导:崔月平
记者:孙正好 闫馨禾
配音:童亦舟(实习)
片头制作: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新华视点丨一杯咖啡“激活”秦岭乡村,作者:孙正好 闫馨禾,来源:新华社,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0513/8f5695e536b24923880d1f821b081ff6/c.html)
一粒小米的8000年“传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小米博物馆陈列着出土于约8000年前的碳化粟,还有石铲、石耜、石镰、磨棒等500余件农具文物,向人们展现中国北方先民漫长的粟作史。在博物馆另一边,小米油、小米皂、小米锅巴、小米月饼等产品,则讲述着小米在新时代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延伸的故事。
2024-05-17
“干热风”到底是啥?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5月中旬以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省气象台在发布消息时,频频提到干热风。干热风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5月19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2024-05-20
三千余亩高粱减产背后:为何农资问题频发?
近日,种植户苗丰收向央广网反映,2023年春季,他和种植户王春山在黑龙江大庆市林甸县分别承包了2000亩和1400多亩耕地,用来种植高粱。
2024-05-24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