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通州大地麦浪翻滚,即将迎来丰收。近日,农资销售人员、种粮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工作人员都格外忙碌。作为与农业相关的专职人员,他们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账本”,其中款项数额的增减,反映的是近年来农业种植的新变化。
农资销售人员:高效肥、低毒药,受欢迎程度更高
赵徐峰是江苏通联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从事农资销售已经有七八年,目前由他负责农资服务的土地面积达2万亩。他表示,每年销售多少肥料、农药,每种产品的占比如何,自己心里都有数。“自2021年以来,高效功能复合肥销售占比逐渐增加,现在70%以上的客户都会自主选择高效功能复合肥。”赵徐峰说。
“高效功能复合肥具有利用率高、使用量少的优点。”江苏通联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俞红兵举例说,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如果使用普通化肥尿素,一般会实施一次底肥两次追肥,每亩用量在60公斤左右;如果使用高效功能肥——“茂施”控释肥,只需要一次底肥一次追肥,总量在50公斤左右。
据了解,2023年通联农业销售的肥料中,30%以上都是高效功能复合肥。除了化肥,近年来通联农业的销售账目中农药的变化也非常大。相较于“杀虫剂”,现在高效低毒的农药更受欢迎。
“以前的农药在防治害虫的同时对它的天敌也有影响,虫害的发生频率非常高。现在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针对性更强、使用量也更少。比如水稻从栽种到收割,以前要喷洒7—8次农药,每亩地合计要喷洒1.2千克杀虫剂,现在只需喷洒3—4次,每亩地杀虫剂总量不足0.15千克。”俞红兵说。
种粮大户:新农机、好农资,购置热情上涨
通州石港镇优源家庭农场负责人颜志荣自2011年开始种植水稻小麦,截至目前种植了1200亩土地。在他的种植基地内,植保无人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镇压机等设备有序摆放。
作为多年的职业农民,颜志荣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账目:农业机械投资最大,也最值得投资。颜志荣介绍,自己前前后后添置了30多台套的农业机械,花费400多万元。今年春天,他又添置了一台智能拖拉机:“这种拖拉机除了速度快、效率高,在转弯过程中还可以自动提升农具,减轻人员操作负担。”
位于通州区兴仁镇温桥村5组的德明家庭农场负责人钱德明今年69岁高龄,他和老伴儿管理着540亩土地。与颜志荣感受一样,钱德明坦言,要不是农业机械化,自己肯定种不了那么多土地。自2017年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小麦以来,他先后投资了16台套农业机械,光无人机就有3台。
除了农业机械的投入,种粮大户在选择化肥、农药时心里也会算一笔账。去年,钱德明有30亩土地因为杂草问题收成很不好,产量只有原来的1/3。“收入减少的同时,成本反而增加了。”钱德明算给记者听:原本每亩小麦喷洒除草剂价格在36元左右,因为除草剂效果不佳,那30亩小麦补喷了一回,成本涨了、收成跌了,两头受损。今年选择了单价更高一些的除草剂,成本平均不到40元/亩,但效果很好,预计今年的收成会比去年好很多。
服务中心人员:育秧厂、生产线,服务事项不断扩容
近日,兴仁镇大利粮食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姜鑫忙着安装大米生产线。
姜鑫是大利家庭农场负责人,也是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负责人,除了自己种植1020亩土地,还为周边农户提供部分或全部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干不了、干不好、干着不划算的农事问题。
姜鑫的手机内安装了一个江苏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App,只要有空就把手头的工作、投资、收入一一记录下来。姜鑫边展示边介绍,“今年以来种植小麦,我喷洒了1560克的甲基二磺隆、46800克炔草酯以及2600克锐超麦,里面一目了然。”
除了利用App记账,姜鑫还习惯将与农业大户签订的合同统一收集起来。“今年我们中心全过程农机社会化服务一块就增加收入60多万元。”姜鑫介绍,以前自己只是利用农业机械化为别的农户提供收割服务,自2022年开始,服务事项逐步涵盖了耕翻、播种、灌溉、病虫害防控、收割等种植全过程,服务面积已达21400亩。
姜鑫说,目前他正在打造育秧工厂、大米生产线,可提供的农业服务事项还会进一步扩大。(任溢斌 黄艳鸣 宣颖)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从三个账本 看现代农业新变化,作者:任溢斌 黄艳鸣 宣颖,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来源地址:http://js.news.cn/20240513/596115225e8b448fb818fd074a074d2b/c.html)
下一篇一杯咖啡“激活”秦岭乡村
一杯咖啡“激活”秦岭乡村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同时,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在陕西省西安市秦岭北麓的鄠邑区栗峪口村,当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用一杯咖啡激活乡村经济的发展潜力,既保护了秦岭的大美自然环境,也让乡村更有活力,百姓的钱袋子更鼓。
2024-05-14
一粒小米的8000年“传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小米博物馆陈列着出土于约8000年前的碳化粟,还有石铲、石耜、石镰、磨棒等500余件农具文物,向人们展现中国北方先民漫长的粟作史。在博物馆另一边,小米油、小米皂、小米锅巴、小米月饼等产品,则讲述着小米在新时代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延伸的故事。
2024-05-17
“干热风”到底是啥?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5月中旬以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省气象台在发布消息时,频频提到干热风。干热风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5月19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2024-05-20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