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渺的东方,有一束光。它汇聚了中华文明的深邃与博大,又融合了各国文化的绚烂与多彩。用心灵去触摸不同文化的脉络,用智慧去探寻人类共同的价值。
布达佩斯,多瑙河畔,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雕像静静矗立。他的名作《自由与爱情》经鲁迅等人传颂,为中国人民所熟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字沉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匈关系的发展、中国文化的传播,激发了越来越多匈牙利人对中文的浓厚兴趣。
匈牙利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同匈牙利“向东开放”战略紧密对接,中匈人文交流合作迸发出新活力,也为汉语学习者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和匈牙利,虽远隔万里,却因相通的文化理念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两国人民以“文”会友,以“心”相交,延续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书写中匈友好的动人篇章。
出品:孙志平、田帆
制片:米立公、张平锋
主编:李薇、祁星
统筹:苏轶人
编导:张志欢
记者:彭卓、吴鲁、陈浩
报道员:弗尔季·奥蒂洛
配音:王帅龙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和合之光|时空对话:中匈文学的不解之缘,作者:彭卓、吴鲁、陈浩,来源:和合之光|时空对话:中匈文学的不解之缘,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world/20240508/fc78e1974f7a425da250af24542c4965/c.html)
在“文学之乡”找寻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密码”
5月21日,中国作家协会媒体采访团来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中国当代作家书画馆、文心书院参观调研。乡村阅读是建设书香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2024-05-23
山东省图书馆:妙手修古籍,400余年明代经册焕新颜
在日前举办的“山东省图书馆省级非遗项目(古籍修复技艺)成果展”上,一部古籍文献因不同寻常的靛青色而引人关注。
2024-06-18
森林书苑打开三座馆中馆
非遗传承,焕新活力。非遗文献馆位于北京城市图书馆一层东南侧,是全国第一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以“非遗文献”和“北京地方文献”为特色,利用文献可视化技术,结合主题展览、沉浸阅读、互动体验等形式,营造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主题氛围。馆内收录的非遗文献覆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领域、各级别、各地区、各民族,典丰文胜。
2024-06-25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