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山东省图书馆省级非遗项目(古籍修复技艺)成果展”上,一部古籍文献因不同寻常的靛青色而引人关注。
“这是我们馆藏的一部珍贵古籍,正式名称为‘明泥金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装帧形式为经折装,也就是影视剧里奏折的那种款式。”山东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杨林玫介绍,经册之所以呈靛青色,是采用了桑皮材质的瓷青纸;泥金,是用黄金粉末等金属粉末混合胶水、油漆等形成的涂料。
展出的经书共有两册。尚未修复的一册,岁月侵蚀的痕迹历历在目:有蠹虫啃咬留下的虫眼,也有前人修补失当留下的痕迹。修复好的那一册,焕然一新:虫眼被完美填补,以往不恰当的修复得以纠正,闪着金光的字迹与修旧如旧的靛青色纸张,讲述漫漫时光。
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杜云虹说,根据跋文落款“万历二十八年正月上旬吉旦良辰焚香拜书”,经册成书距今已400多年。这套经书共有81卷,现存78卷,字体、用料、装帧精美,独具特色,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精品。
“做修复并不难,难就难在把活儿做得足够精细。”在山东省图书馆的山东省古籍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修复师侯妍妍打开储藏柜,里面存放着数百张瓷青纸。“古籍修复,首先要配好纸。光是为这套经书找到合适的修复用纸,我们就花了两年时间。”侯妍妍说。
近年来,山东省图书馆先后购入纸张纤维测试仪、色度仪、拉力仪、耐折度仪等设备,将传统修复技艺与科学检测技术相结合。
据了解,收藏约70万册(件)古籍的山东省图书馆,已被授予“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形成了“齐鲁文明之光”古籍展示品牌。每年除古籍修复外,山东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团队还开展后备人才培训、修复技艺展示、古籍研学项目开发等活动,推动古籍活化利用。
“古籍修复是非遗技艺,瓷青纸与泥金也属于非遗技艺。修复一部古籍汇聚多种非遗技艺,并不常见。这也是这套经书的特别之处。”侯妍妍说。
记者:萧海川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山东省图书馆:妙手修古籍,400余年明代经册焕新颜,作者:萧海川,来源:新华网,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ulture/20240617/9a1a38d9bd934d43a36103e0baa82cfb/c.html)
下一篇森林书苑打开三座馆中馆
森林书苑打开三座馆中馆
非遗传承,焕新活力。非遗文献馆位于北京城市图书馆一层东南侧,是全国第一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以“非遗文献”和“北京地方文献”为特色,利用文献可视化技术,结合主题展览、沉浸阅读、互动体验等形式,营造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主题氛围。馆内收录的非遗文献覆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领域、各级别、各地区、各民族,典丰文胜。
2024-06-25
“中文+”模式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多元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文+”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2024-06-28
甲骨文学者许进雄:“钻凿”一甲子 回望三千年
65年前,一个高雄囝仔的命运轨迹,因为清代训诂学著作《广雅疏证》而改变。书中多种形态的汉字,让这个高中生着迷,也引导他投身甲骨文研究。这条幽僻的学术道路,他一走一甲子。
2024-08-07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