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雨过,万物苏醒。今年的全国两会适逢春耕时节,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农业,其中与科技挂钩的占到半壁江山。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强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求我们关注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科技研发与转化、良种繁育与推广、农资供应与流通、人才培养与激励,在亿亩良田上播下科技感满满的“良种”。
小小的种子连着“国之大者”,关系到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说到农业科技,就不得不提“种业振兴行动”取得的进展: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打破了国外对白羽肉鸡种源的长期垄断;山东、河北等地遭遇大范围寒潮,刘建军代表所在团队培育出的“济麦22”却基本免于冻害;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为保护利用打牢基础。就在几天前,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破译国际关注近百年的“复粒稻遗传密码”,为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新路径。
科技孕育的良种播撒进土壤,创新理念的“种子”在头脑中萌发。从“耕海牧渔”到“楼房养猪”,从“戈壁农业”到“无人农场”,现代设施和机械化生产极大拓展了农业生产的边界,让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发展涉农领域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有过硬技术支撑,还需厚植敢于创新、实践运用的思维。近来火热的“大数据”“AI算法”“模式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就为精准农业、科学养殖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农业人才是不可多得的“良种”,“播撒”在乡间沃土,需悉心助力其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一个人能管理多少亩田?我的经验是500亩,当然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去年全国两会上,得到总书记称赞的魏巧代表如是说。今年两会上,她又分享了自己关于农业人才培养的观察和思考。无论是研发种子“芯片”还是推广农业科技,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用。从“科技小院”到“新农人平台”,乐见更多知农、爱农、敬农的年轻人扎根农村,成就事业。
“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创新。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今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带来了充满“泥土气”的建议。郑思敏代表聚焦农业数智技术,建议全方位培育涉农新质生产力;何一心委员建议多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解决资金、技术等问题;孙建设代表指出农业科技既有人才培养的支撑,又要新成果、新技术、新装备的落地……
南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3月11日上午,广东省2024年春耕现场活动在从化举办。现场特设的机械化耕整地作业、机械化旱播作业、机械化栽植作业、农用无人机飞播作业、无人农场作业等五大演示区和“百千万工程”农业科技特派员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播下“良种”,期待丰收! (默 达)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播撒农业科技的“良种”,作者:默 达,来源:南方日报,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0312/bd09a5b502f044bdad29cc2d8f320029/c.html)
下一篇为农村电商发展再加把劲
为农村电商发展再加把劲
初春时节,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五浦村伟祥农业园区羊肚菌种植基地,吴兴区供销合作社组织志愿者开展“直播带货,助力共富”活动,帮助菇农拓展销售渠道,助力菇农增收。
2024-03-18
强信心·走进百企丨果蔬住上“科技房” 智慧农业“种”出新花样
种植不用土,蔬菜不落地,温度光照可调节、植物喝着营养液……走进沈阳秋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科技范”十足的“植物工厂”,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让人忘了,这里是刚刚度过“猫冬”时节的东北。
2024-03-19
智慧农业让河北春耕跑出“加速度”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燕赵大地机声隆隆,农民们抢抓农时,或进行冬小麦管理,或进行春玉米播种,奏响春耕春管的序曲。
2024-03-19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