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村晚”。由三人组成的农民工乐队,决定在老家为乡亲们举办一场聚会,没想到得到了全村的支持。舞台不大,不过是当地一所学校的篮球场;奖品有点“土”,是家家户户最常见不过的熏鱼和腊肉;至于主角,他们是厨师、水电工、司机等,但在那一刻,他们共享村民这一身份……这两天,在湖南湘西的夯卡苗寨,这场特别的“村晚”备受瞩目。
其实,不独湘西的苗寨,在河北承德隆化县和浙江温州等地的多个乡村,热热闹闹的“村晚”也正在或即将上演。村民们自己既是导演也是演员,既是组织者也是后勤员和亲友团,在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这片乡土上纵情高歌、尽情舞蹈,似乎要释放心中积攒了一整年的情绪。其中有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有对故人的思念和祝福,有对未来的自信和期待。
不需要酷炫的舞台,不需要高级的服化道,甚至不追求万无一失的完美效果,原汁原味足以打动万千人心。当然,不能简单地将“原生态”理解为演员们说着味道纯正的家乡话、表演着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艺,更重要的是,他们讲述的是他们自己的故事,是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真实而鲜活的生命体验。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创造着自己的乡村文化,重新定义新时代的乡村和村民形象。
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但在大众文化时代,乡村总是以“他者”的身份出现,它或者面目模糊,或者被赋予过多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想象,或者被直接塞进猎奇而陈旧的叙事框架。遗憾的是,无论哪一种,都不是真实的乡村。因此,可想而知,当有人以村民的身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倾情演绎对乡土生活的认知与理解,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热爱和自豪,那种震撼和感染力有多大!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晚会,更是他们守望乡土的浪漫宣言,是他们发现并展现自我价值的宝贵舞台,是他们寄望怡然自得的美好乡村生活的载体。也许,他们没有用那些宏大的语言来解释自己举办“村晚”的驱动力何在,但毋庸置疑,那就是强烈而蓬勃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作为新年俗的“村晚”,正成为村民的一种集体仪式。也许平日里他们散落各处,做着不同的工作,但在“村晚”所对应的时空里,每一个“我”融合为“我们”,那种想要隔空拥抱的亲近感,难道不正是共同体力量凝聚的生动体现吗?而这种凝聚,不仅对当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作为一种象征,它还带给屏幕外的人们以持久的感动和激励。
文化就是生活。对于乡村来说,那些文化积淀本就嵌合在村民的日常生活和仪式中。中国广袤的原野上,千千万万个乡村各不相同,它们所承载的文化也千姿百态。所以,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引导和投入,坚持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同时摒弃急功近利的思维惯性,必将激发热气腾腾的乡村文化创造热情与活力。期待我们的田野上,能涌现出更多像“村晚”一样富有乡土风情、充盈独特“锅气”的乡村文化新现象,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力量。 (王丹)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村晚”缘何备受瞩目,作者:王丹,来源:光明日报,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0130/02902a9fc8084ae7ac9f8dab5f096292/c.html)
上一篇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牧童骑黄牛”是很多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农村耕作景象,然而今时已不同往日。近日,记者在上海市郊亭林镇点甜农场看到,干完活的农业机器人与工程师一前一后“走”在田埂上,“铁牛”替代了黄牛,工程师替代了牧牛人。
2024-02-01
中国青年农民玩转现代农业
在浙江省温州市的大山深处,青年农民乘坐着山地轨道车轻松喂鸡,满山的鸡群追着车抢食吃;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的油橄榄种植基地,青年农民将化肥和各式农具放置在特制的运输机上,由运输机代替人力沿着轨道爬坡过坎,运往高山上的油橄榄种植区……这样省心省力的劳作方式,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新潮流。
2024-02-01
“千万工程”经验的启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的《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2024-02-05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