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阮周围、余俊杰
60多年前,湘籍作家周立波从北京回到家乡益阳清溪村,创作了以清溪村为原型的小说《山乡巨变》。书中写道:“我要经我手把清溪乡打扮起来,美化起来,使它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
青山雨后,天朗气清。如今走进清溪村,村舍绿树环绕,道路规划整洁。小溪潺潺,荷叶田田,拂面的风清爽宜人,巨变从书中走进现实。
图为儿童文学清溪书屋一景。新华社记者余俊杰 摄
在清溪村,游客流连忘返,浸润书香。在百亩荷塘边,立波清溪书屋屋主卜雪斌忙着招待客人。平日书屋里游客络绎不绝,周末常有本地学生看书。开业以来,书屋的关门时间一再延迟。
“文学助力乡村振兴,我看着村里发生了变化,我个人也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卜雪斌说,除了经营书屋,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他还在一楼会客厅售卖本地小吃、饮品,书屋开业近一年来,总收入达25万余元。
王蒙、艾青、梁晓声等21家冠名“作家书屋”已入驻清溪村。村民自发成立读书会、舞蹈队,以前的牌友变身文友、舞友。在文学村庄的吸引力下,观光、餐饮、民宿、直播等多业态在清溪村蓬勃发展。
乡土滋养文学,文学赋能乡土。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暨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近日开幕,引导广大作家继续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发掘新时代“山乡巨变”故事。
期间举办的“文学名家进校园”活动中,多位作家的真诚分享引发了现场学子强烈共鸣。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说,亲近文学、尊重文学和作家,才能使文学的种子一代一代薪火相传,涌现出文学大家。“文学会滋养着你,也会被你滋养。只要文学还在,青春永不退场。”
图为周立波故居前的雕像。新华社记者余俊杰 摄
新时代文学的蓬勃发展唤起山乡活力。“90后”返乡创业青年邓旭东结合生态农业和经典儿童文学故事,打造文化研学项目。项目实施以来,不仅个人收入增加,还带动了村民稳定就业。
“周立波先生书中留下的感悟和思考,60多年后,又传递给了我们这批年轻人。文学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邓旭东说。
(责任编辑: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文学之乡清溪村:接力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作者:记者阮周围、余俊杰,来源:新华网,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ulture/2023-05/25/c_1129645945.htm)
从四个方面抓好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我们踏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2023-05-31
河南小麦抢收重心将转至黄河以北
数据显示,截至6月4日17时,我省已收获小麦4964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58.2%,截至6月4日,河南夏播面积2340万亩,占预计面积的26%。
2023-06-05
农业农村部部署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近日,农业农村部对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坚持农用优先、产业导向、多措并举,建设400个左右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
2023-06-09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