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2022年“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农业兴则基础牢”,打牢农业“地基”要从制度、本领、执行、质量四个方面共同发力。
制度当头,规范“发力”。“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制度建设是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制度的不断革新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当前,通过严格执行“菜篮子”市长责任制、耕地保护制度、粮食安全制度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持续完善发展策略、厘清责任主体、规范运作模式,对实现农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面对当前更加严峻的发展环境,要切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结合各地发展实际,用“更硬”措施,走“更实”发展,见“更真”成效,切实保障“三农”工作发展路线不偏移。
本领为要,优质“发力”。“'三农'工作领域的领导干部要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广大干部应当立足于新时代“三农”工作职责定位,既能“提笔写字”,也能“弯腰干事”;既能思群众苦也能干利民事;既解当下之忧又谋长远之策。通过纵向提高学习深度、横向提高学习广度,知不足、补不足,不断汲取“养分”,完成思想、行动、责任上的“蜕变”。基层党组织也应当充分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紧紧围绕“共同富裕”这一发展目标,培养干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三农”发展储备力量。
执行为本,有效“发力”。“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农业发展环境较为复杂,基层干部特别是一线干部在执行农业政策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对政策的不熟悉、农民的不理解、运作方式方法不成熟等等。要不断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接着一步走,用“日积月累”换“熟能生巧”,在坚决执行的过程中让政策“落地”、让本领“发声”。当前,各地通过抢抓“三变”改革,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倾斜产业园帮扶力度,创新建管机制,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些政策的有效执行正是筑牢农业发展地基的“关键一招”。
质量为标,精准“发力”。"'三农'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作为衡量农业发展的总抓手,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创新作用,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做出实效。一方面,加强智能化、机械化设备的运用,改变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方式,立足本地特色,有重点、有亮点地运用互联网手段推广农业产品和农村风貌,促进农民增收。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好农业发展这块“地基”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要一步,必须走稳、走实、走好,以优异的成绩答复人民“考卷”。
上一篇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分析
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1-12-31
世界与中国:农业进入新时代,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全球食物需求成倍增长,食物消费结构显著变化,提高人类对农业多功能的需求。未来农业将成为一个具有无限发展空间和潜力的行业。未来农业将不但要满足90亿人口对食物数量及质量的需求,还将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恶化等带来的诸多风险。
2021-12-31
新时代的农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农人?
随着人口总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我国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中国人的饭碗怎样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呢?那就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农民,特别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又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2021-12-31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