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推进粮食生产的同时,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
促进节粮减损要向科技要效益,也要“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力
节约粮食是永不过时的美德。促进节粮减损在强化科技“硬支撑”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发挥节约理念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中办、国办不久前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实打实收情况看,虽然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有增有减,但算总账今年全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粮食总产量将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保供稳价的基础十分牢固。饭碗端得更牢,农业根基更稳,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也更有底气。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粮食安全还是应当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一方面,高位再增产并不易。当前,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播种增面积、粮食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粮食损耗浪费严重。数据显示,我国粮食在产后环节,尤其是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上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节粮减损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在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推进粮食生产的同时,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
促进节粮减损,应强化科技“硬支撑”。粮食仓储难题一直是节粮减损的一大制约。在广大粮食科技工作者多年努力下,以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为主的新技术,较好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粮食储备仓房。实践证明,通过科技创新节粮减损,有力有效。因此,《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将“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单独列为一节,就推进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的部署,以科技创新为节粮减损以及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科技赋能节粮减损,应注重全链条布局。粮食从田间到餐桌,要经历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多个环节。促进节粮减损要向科技要效益,也要“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力。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推动农户科学储粮。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也是粮食生产流通的起点。数据显示,正确使用科学储粮装具的农户,粮食损失率一般可减少至2%以下。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进一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产后服务和科学储粮技术指导,推动农村节粮减损取得实效。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是永不过时的美德。促进节粮减损在强化科技“硬支撑”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发挥节约理念的作用。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蔚然成风,以实际行动助力节粮减损,就能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符文强)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作者:佚名,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来源地址:http://www.agri.cn/V20/SC/jjps/./202111/t20211122_7782613.htm)
下一篇乡村建设要把好事办好
乡村建设要把好事办好
当前,对相当数量的农村来说,要解决的主要是“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问题。不能把大量精力财力放在刷外墙这类华而不实的事情上,适当改造的话,风格协调即可,不必强求一律。要把重点放在改善村庄整体环境上,把功夫下在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
2021-11-24
时间银行,乡村互助养老新尝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时间银行带来的,不仅是孝老爱亲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有自助可能的尝试、志愿精神的弘扬、共同体意识的联结。愿在时间银行中,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收获爱与友谊,愿乡土社会的人际温情藉此升温延续,愿文明与善治之风浸润村落乡野。
2021-11-25
挖掘快递进村的发展潜力
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67.2亿件,同比增长34.7%。其中,超过1/3的快递包裹在农村地区。这背后是不断加速的快递进村步伐、持续延伸的快递网络,展现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广阔发展潜力。
2021-11-27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