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当“非遗”遇上“创新” 尽显“国家宝藏”迷人魅力

作者:于晶    发表于 2021-11-15
24009

 图为宁夏贺兰砚。受访者供图

  11月13日:探访“中国贺兰砚之乡”:当“非遗”遇上“创新”尽显“国家宝藏”迷人魅力

  一块原石,经过雕刻、打磨、包装等多道工序,成为一件“天工”与“人工”完美结合的砚台,传万世而不朽,留千古而永存。

  砚自古以来便与笔、墨、纸并称为中国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贺兰砚则是以贺兰石为原石制作而成的砚台,其雕刻技艺在宁夏已有300年的历史。2017年,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被命名为“中国贺兰砚之乡”。2018年,宁夏贺兰砚被列入“中国十大名砚”。

  11月13日,中新网记者走进“中国贺兰砚之乡”,探访贺兰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闫森林的工作室。

  走进闫森林的工作室,不同主题、造型各异的贺兰砚陈列其中,方寸之间尽显自然和艺术之美。

  闫森林出生于一个制砚世家,他的祖辈从清光绪年间便开始从事砚台制作,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受家庭熏陶,闫森林成为了闫家砚第四代传人。

  “贺兰砚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也是宁夏独有的文化符号,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闫森林说,每拿到一块贺兰砚石,他都会精心构想,然后再精雕细琢,“一方贺兰砚,传承百年人,从砚石变成艺术品,才能提升其非遗收藏价值。”

  闫森林告诉中新网记者,一块贺兰石基本上都有两种颜色,一种是深紫,一种是豆绿,深紫用来做砚台,豆绿用来雕刻图案。一块贺兰石要经过选料、设计、制作丕石、初步雕刻、打磨、包装等工序,才能成为一方方巧夺天工的贺兰砚。

  在闫森林的工作室中,有不少融入时代元素的作品。闫森林随手拿起旁边的一方砚台,“这方砚台雕刻着沙漠和骆驼,讲述的是‘一带一路’的故事。”

  “贺兰砚不应只是历史的回忆,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焕发新的生机。”闫森林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记住并接受贺兰砚,在创作主题上,他以宁夏文化为支撑,赋予贺兰砚更多时代特征。

  “贺兰砚卖一块就少一块,这个产业的发展并不是拼产量,关键是要注入文化。”闫森林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论砚多以端、歙为首,洮、澄次之,而贺兰砚却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天然俏彩雕刻艺术特色,倍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到过宁夏的人都以能得到一方贺兰砚为乐事。

  大自然赋予这方土地至美的原石,老祖宗充分利用并留下手工制作贺兰砚的珍贵技艺,有幸与砚相遇,把一方方古朴的原石,打磨雕琢成精美的砚台,每一方砚台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闫森林想与更多的人分享。

  闫森林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后人让将贺兰砚雕刻这份工艺继续传承下去,并使其成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当“非遗”遇上“创新” 尽显“国家宝藏”迷人魅力,作者:于晶,来源:中国新闻网,来源地址:http://tour.youth.cn/xw/202111/t20211114_13309116.htm)

上一篇金山岭长城朝霞似巨龙瑰丽蔚然 你被震撼了吗?

下一篇杭博特展“粮道山18号计划”启幕 77件精品文物首次亮相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