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近,大家是不是早就规划好了出游安排?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你知道吗,端午节正值仲夏,气温升高,蚊蝇滋生易传播疾病,它在古代还是一个祛病防疫的“全民卫生节”,烧艾条、挂菖蒲、佩戴香囊……古人在这一天的许多习俗,其实都和卫生防疫有关。
当下,新冠病毒还在全球肆意妄为。艾灸、香囊、药茶、中药熏蒸……古人所采用的预防疫毒的方法,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仍有可借鉴之处。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古人的防疫大法。
物理隔离 老祖宗早就意识到了
“隔离”,是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的一个最佳的预防疫病办法。《晋书·王彪之传》记载:“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说明晋代对传染性疾病的隔离要求严厉,只要有病人接触者,均需采取隔离措施。
到了南北朝时期,“隔离防疫”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
免疫力就是防护服
看古人的养正六法
提高自身免疫力即古人之养正。《内经》讲:“……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告诫人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要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
古人重视内求,认为正为本,邪为标。预防感染,首重扶正,正旺则邪不能侵。抗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少医护人员感染了疫毒。他们已穿好了防护服,为什么还会感染呢?根本原因是正虚。因为临床工作压力大,饥饱失常,过度劳累,导致正气偏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扶正才是关键。古人养正的方法有以下六种。
艾灸 前人认识到艾灸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所以古人非常重视趁未病时艾灸,以避免感染疫毒。
《扁鹊心书》里讲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灸能保命,既可治疗,亦可预防疾病。扁鹊认为:“人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明确不病之人也可以施灸,灸能延寿。正常人也可自己灸足三里,因为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是土经土穴,能培土补虚,最适合于预防疫毒。
药囊 古人认为,疫毒是偏性极重一种邪气,可用药物的偏性来克制疫毒的偏性。可用药物悬挂或佩戴的方法,有效预防疫毒感染。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现代研究发现,中药香囊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
(1)预防流感,防治疫毒:中药香囊在预防病毒感染性疾病起到一定作用,可减少人们受污秽之气或毒气的污染;
(2)避秽化浊,清新空气;
(3)宁心安神,健脾和胃;
(4)驱蚊虫毒蛇。中药香囊由于它是纯天然的,所以一般只可以挂半个月到一个月,香气散尽,功效随消。
药浴 通过中药药浴来避邪,如《内经》提出:“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清代刘松峰的《松峰说疫》一书中记载:“于谷雨以后,用川芎、苍术、白芷、零陵香(或藿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药浴后不冲水,直接擦干穿衣即可。
取嚏 用软纸搓成细捻刺激鼻腔,打几个大大的喷嚏,可有效预防流感。打喷嚏是人体的主动排邪反应。《串雅外编》记载:“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去,则不相传染;既出,或以纸捻探鼻深入,令嚏之方为佳。”古人没有口罩,用麻油涂鼻孔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方法。
服散 抗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少中医人提供了预防中药方。古人也有预防方。如葛洪书中“辟温病散”方:“珍珠,肉桂各一分,贝母三分熬之,鸡子白熬令黄黑,三分,捣筛,岁旦服方寸匕,若岁中多病,可月月朔望服之,有病即愈,病患服者,当大效。”葛洪的预防药方中诸药皆偏温,取温能通阳,阳旺则邪不着人之意。
饮药酒 疫病多发季节,古人重视饮雄黄酒、艾叶酒、菖蒲酒等,雄黄、艾叶、石菖蒲等都属温性药物,有温阳抑阴之功,有助于祛除疫毒。《本草求真》提到:“艾叶辛苦性温,其气芳烈纯阳,除沉寒痼冷,通诸经以治百病。”
环境消毒
古人选择烧烟
与咱们现在对病毒污染环境进行消杀相似,古人面临疫病时,用中药烧烟给空气消毒,可以干扰病毒,祛毒祛疫,调和环境,使人不病。
明代大医李时珍谓: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清代的《验方新编》有空气消毒方,以“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不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古人重视用苍术烧烟避秽。苍术味道芳香,内可化湿浊之郁,外能散风湿之邪,烧烟亦可有空气消毒之功。
此外,古人的消毒,一般是针对病人用过的所有衣物。大多用蒸煮的方法,进行高温灭菌。
由此可知,古人非常重视疫毒的防范,古人所采用的预防疫毒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些预防疫毒的方法时至今日仍可借鉴。
(责任编辑:刘倩影)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景晓玲,来源:北京青年报,来源地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1/0610/c14739-32127380.html)
夏至时节:口渴才喝水、只喝白开水……这样对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此时阳气最旺而阴气开始有所生长。暑热或者暑湿容易损伤人体脾胃功能,对于素体虚弱的人来说,更容易出现脾胃损伤,引起倦怠乏力、身热心烦、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2021-06-21
夏至养生,饮食睡眠运动有这些讲究
2021年6月21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节气。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在饮食睡眠运动方面多注意这些讲究……
2021-06-22
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偷走你的免疫力
有很多事情在一整天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削弱了免疫系统的功能,从你睡多少觉到吃多少糖,再到在办公室接触的东西。美国《健康杂志》网站对此进行了总结。
2021-06-22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