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视听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小胖墩”问题 你关注了么

作者:杨真宇    发表于 2021-06-07
34406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慢病管理中心主任米杰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2017年,北京大学公卫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1985年~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由0.5%增至7.3%,相应超重、肥胖人数也由615万增至3496万。若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至2030年,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可能达到28%,超重、肥胖的儿童将增至4948万人。

  “由此可见,儿童肥胖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米杰说。

《吃货俩姐妹》刘昕诺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班主任廖老师表示,“小胖墩”在校园里很常见。“记得我刚当老师时,胖胖的小朋友还不是很多。十年过去了,胖孩子越来越多,而且体型较胖的孩子普遍不爱参加体育、文艺类的活动。”据廖老师观察,“小胖墩”们喜欢的食物也相对单一,大都喜欢吃油炸类或主食类的食物,不喜欢蔬菜,而且每天书包里都装着各种零食。

  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导致儿童哮喘、腺样体肥大、儿童糖尿病、儿童脂肪肝、中枢性性早熟等疾病,而且儿童期肥胖还会延续到成年期,进而成为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米杰举例说,儿童肥胖会增加2型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青春期女孩的肥胖多有雌激素分泌过多,易出现类似经期紊乱等。同时,肥胖还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很多“小胖墩”有血脂异常的症状。

  原因多元化

  为何儿童肥胖趋势越来越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表示,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是多元化的,根本原因是身体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剩余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蓄积在体内造成的,“与能量摄入相对应的就是身体活动,不能保证积极、活力、充足的身体活动会导致机体能量支出不足、造成能量失衡,进而引起超重和肥胖”。

  赵文华说,从个人层面讲,首先,不健康的膳食、不良的饮食习惯都会导致儿童肥胖。此外,三餐分配不合理、进食速度快、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也是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家庭环境对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学龄前儿童。”赵文华说,儿童的生活方式受家庭,特别是父母及看护人的直接影响,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此外,交通改善、私家车普及等,使儿童保持积极身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儿童能量消耗减少。赵文华强调,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情况也与儿童期和成年期肥胖息息相关。“孕前超重肥胖或孕期增重过多均可导致婴儿出生体重增加,增加儿童期的肥胖风险。婴幼儿期喂养不当、不能坚持6个月纯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不合理等,也会增加儿童期肥胖的发生风险。”

  减重有讲究

  “不知道该给孩子吃什么,如果减少饭量怕孩子营养跟不上,代餐食品又是针对成人的,不知道能不能给孩子吃。”直播活动中,很多家长都提出,儿童如何科学减肥是最让他们苦恼的。

  “首先,家长需要判断孩子是否属于‘小胖墩’。”米杰说。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测算孩子的BMI指数,通过发育状况进行判断。“建议家长可以通过正规的体检来进行准确的评估。”米杰强调。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近日发布的《0-6岁儿童营养与体格发育》提出,孩子出生后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来监测体格生长。根据对儿童的体重和身高发育情况监测,获得儿童连续生长轨迹,医生和家长应合理评价儿童生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进行干预。在准确判断孩子肥胖程度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干预。

  赵文华认为,首先要努力做到平衡膳食。保证食物多样是基础,要少吃或不吃油炸、腌制以及深度加工的食品,减少油盐摄入,培养清淡口味。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其次是在做到三餐规律、定时定量的前提下,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如果爱吃零食,要尽量选择水果、牛奶和坚果等健康食品,但切记不要用零食代替正餐。在合理膳食的同时,保持儿童运动种类的多样性也很重要。米杰说,建议儿童每天运动18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至少在60分钟以上。建议儿童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有氧运动,结合3次抗阻力运动和3次骨质增强型运动。

  “儿童肥胖趋势的遏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儿童肥胖预防控制的健康环境。”赵文华说。应该加强人群营养知识普及,学会阅读食品标签;随时关注孩子的体重变化,通过定期测量身高等指标准确判断身体变化情况。对于超重肥胖儿童或短期体重增长过快儿童,要尽早采取控制措施。


(责任编辑:刘倩影)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杨真宇,来源:健康报,来源地址:https://www.jkb.com.cn/healthyLiving/jkzs/2020/0611/475796.html)

上一篇家长需注意!别把孩子“矮小”误当“晚长”

下一篇宝宝睡眠安全切莫大意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