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周末回家看望父母,发现老母亲腰疼得特别厉害,不能下床,甚至在床上翻个身都疼痛难忍。李先生赶忙问母亲是不是摔了?老母亲却说,没磕也没碰。就是前两天天气好,老太太想晾晒一下被子,仅仅是抖搂了一下被子,立刻就感到腰部疼痛难忍了。
李先生心里犯嘀咕,疼得这么厉害,莫不是母亲腰上长了什么东西了?
紧张的李先生,连忙背着母亲跑到骨科就诊。
医生告诉李先生,类似的情况在骨科门诊并不少见。医生安慰他说,别担心,先拍个片子看看。很快片子的结果出来了,和医生的判断一致:腰椎楔形变!
特殊的骨折——楔形骨折
什么是楔形骨折呢?
楔形体最早用于家具制作时木构件之间的连接,它的形状是一头宽一头窄,当一个木构件插入另一个木构件的洞槽但彼此不是很匹配且有些松动的时候,可以插入一个木楔,就能让彼此连接得非常牢固。
腰椎楔形变是什么意思呢?正常腰椎的椎体是圆柱形的,从侧面看,前缘的高度和后缘的高度持平。
重度骨质疏松的老人由于椎体的强度非常差,轻微外力的情况下就会造成骨折。椎体后缘的高度往往变化不大,而前缘则塌陷压缩变扁,从而变成木楔状,这就是腰椎骨折的典型表现——楔形变。
听到这里,李先生明白了,但他依旧很疑惑,“母亲没有受伤,怎么好端端的就骨折了呢?”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痛
老年人的腰椎骨折,本质上是一种骨质疏松性骨折,它有个特定称谓叫脆性骨折,区别于平时的外伤骨折,是指受到轻微创伤或者甚至没有外伤,只是在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
受伤过程很像一块松软的面包,稍微一挤压就被压扁了。
老年人的椎体骨折发病率很高,国内一项基于影像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50岁以后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渐增,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
我们在门诊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年女性患者脊柱的陈旧骨折和新发骨折可能是并存的,就是说以前骨折过,自己忍一忍过去了,没到医院就诊,后期就遗留了驼背畸形、疼痛等并发症,错过了治疗时机。
因此,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痛,尤其是老年人,在没有外伤史的情况下出现的疼痛,更不能掉以轻心。
手术能及时解除疼痛
腰椎压缩性骨折该如何治疗呢?
我国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规范治疗专家共识》中明确提出提倡手术治疗——局麻下经皮微创手术。皮肤上切两个不足5毫米的切口,经工作通道进入椎体,用球囊撑起塌陷的椎体,然后注入骨水泥。手术可起到三方面的作用:恢复椎体的高度,增加椎体的强度,解除疼痛。
如果老人身体不好,不能耐受手术,那就只能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需要卧床,因此易引发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泌尿系感染等疾病。因此患者在卧床期间,需要在医生指导和家属帮助下适当活动,增加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机会。在卧床4~6周或者6~8周后佩戴胸腰椎支具逐渐下地活动,恢复周期约需2~3个月,期间还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
做了手术之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然而并没有!临床上经常有这种情况:某位老年人骨折手术几个月后再次发生骨折,然后再次做了一次微创手术……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景象。有没有办法避免呢?积极防治骨质疏松是预防脊椎骨折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四个方面:
1. 合理膳食,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和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类、绿叶菜等;
2. 适当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各种运动操、游泳锻炼等;
3. 科学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要注意的是不要自己盲目服药,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4. 避免外伤,不做高强度和危险的运动。
(责任编辑:刘倩影)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 王逢贤,来源:健康报,来源地址:https://www.jkb.com.cn/healthyLiving/jkzs/2020/1019/479000.html)
下一篇老年人要争做“不倒翁”
老年人要争做“不倒翁”
目前我国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已经超过一亿。老人跌倒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跌倒后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及致残等更是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身非常关注的重要话题。
2021-06-21
长期情绪低落会让老人变“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携手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谭兰教授团队,历时3年的一项1446例大型临床队列研究发现,在老年人群中,持续伴随长期情绪低落(轻微抑郁症状)不仅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前期症状,还可以促进AD病理发生。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生物精神病学》。
2021-05-27
老年人怎么对抗“隐性饥饿”
虽然饥饿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吃饱并不等于吃好,即使吃撑了,“饥饿”也可能隐藏在我们身体内。简单地说,这是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营养失衡导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每天吃的食物变少,消化吸收功能变差,更应警惕“隐性饥饿”。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隐性饥饿”又会加重慢性病。
2021-07-10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