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王菲、曹力
如同不少外出闯荡世界的“90后”青年一样,程亚丽离开偏僻的西河古镇时并没有想到,多年以后她还会重返家乡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
地处安徽省芜湖市红杨镇的西河古镇已有六百多年历史,2014年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古镇夜景。新华社记者王菲 摄
古老的吊脚楼下,青弋江蜿蜒而过。明清时期,青弋江曾是徽商外出经商的“黄金水道”,古镇依水而兴,是当年“长三角”的重要水运码头,见证了徽商的兴衰。
古巷、老屋、客栈,沿着光滑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眼前的老街古朴静美,仿佛六百多年前的时光在此定格。
古镇老街上游客在“游子伞”下拍照打卡。新华社记者曹力 摄
西河社区党委书记徐金华告诉记者,随着陆路交通的兴起,这里的码头日渐萧条,年轻人大量外出,西河古镇一度面临“空心化”的困境。
如何保住百年古建筑?如何吸引年轻人回到乡村?传统古村落遇到新难题。
挖掘传承文化遗产、抢救损毁建筑、改善人居环境……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之下,西河古镇再次焕发出活力。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完善基础设施、引进文化业态等方式,让产业有支撑、文化有传承、古镇有灵魂。”徐金华说。
“游客说在这里能看山水忆乡愁,吃的水都是鲜甜鲜甜的。”西河社区居民陶熔今年72岁,老人的家一面临着青弋江一面临老街,传自祖辈的老屋已有几百年历史,常常引来游客们拍照打卡,热情的老人也乐于和游客分享古镇的历史掌故。
古老的建筑见证六百多年的岁月沧桑。新华社记者曹力 摄
在陶熔眼里,古镇保留了记忆中的模样,但又有了新的变化:源于古镇老字号的东美茶楼、西美咖啡重新开张;老酱坊摇身变成“金谷春民宿”,每到节假日一房难求;继老仙酒家之后,又有些老邻居陆续办起了五六家农家乐。
当地政府整合项目资金,加强水乡古镇风貌保护,对照明、排污系统、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西河古镇至今保留着明清以来各个时期的老建筑。新华社记者王菲 摄
二月二百家宴、西河民俗文化节、汉服婚礼秀……游客和居民同台互动,丰富的传统民俗活动融入现代元素,西河古镇在诗和远方中“出圈”。
初夏时节,游客穿梭在古镇里,听琴、品茶、发呆,在乡愁情思里放松身心。
“斫琴难,坚守更难。希望能够将这门老祖宗的斫琴技艺传承下去。”4年前,弋龙古琴非遗传承人翟光宝在西河古镇开设了古琴工作室。对于翟光宝来说,西河古镇不只承载着他儿时的记忆,更是传承、展示传统文化的平台。
小镇青年程亚丽在西美咖啡店工作。新华社记者曹力 摄
小镇青年程亚丽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留在了家乡,在西美咖啡店顺利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事业。
“与繁华都市相比,我更喜欢古镇的宁静,工作让我充实,下班后还能陪在孩子身边。”西河古镇的发展,给很多像程亚丽一样的年轻人,提供了在乡村创业的舞台。
云雀传统手工坊内,“90后”创客王强以勺为笔,以糖为墨,一个个表现鸟、兽、动漫人物的糖画栩栩如生,让一旁的孩子们欢呼雀跃。
“传统文化需要得到传承与创新,除了在古镇开展手工体验以外,我还在附近乡镇中小学开设非遗课堂,希望更多的人爱上传统文化。”王强说。
(责任编辑:刘亚敏)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新华网,来源地址:http://tour.youth.cn/xw/202105/t20210521_12959102.htm)
中国在线旅游消费总额已达万亿元 “互联网+”让旅游更有趣
中国在线旅游消费总额已达万亿元“互联网+”让旅游更有趣(网上中国)图为位于梁平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腹地的重庆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该村是重庆市乡村振兴市级综合试验示范村、重庆市智慧旅游乡村示范村。
2021-05-22
第四届赤峰草原自驾旅游节开幕
5月19日,由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九六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中国·赤峰草原自驾旅游节”在赤峰博物馆广场隆重举办。
2021-05-22
第三十一届大连赏槐会开幕
23日上午,第三十一届大连赏槐会在劳动公园拉开帷幕。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绍旺宣布第三十一届大连赏槐会开幕,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盛峰、市政协主席王启尧出席开幕式,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徐少达主持开幕式,副市长张志宏致词。
2021-05-25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