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视听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习近平再看南水北调,关注了哪些重要问题

作者:佚名    发表于 2021-05-15
30960
千里长渠起淅川,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清澈甘甜的丹江水一路浩浩荡荡北上,润泽着干涸的北方大地。而在这项国家工程的背后,则是16.5万人淅川人舍小家,为国家,迁往他乡。如今这16.5万移民像一粒粒种子,落进异乡的土地,他们正昂首阔步开启新生活。
从东线源头到中线渠首,总书记这次重点关注了什么?

“三先三后”:做好治水文章

去年11月13日,习近平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江都水利枢纽考察时强调,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统筹起来,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他叮嘱,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

新时代治水这篇文章,总书记早有谋划。2014年3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16字治水新思路,强调要把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防治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

9个月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之际,总书记再次强调“三先三后”: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习近平这次实地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踏访了向北输水的“水龙头”——陶岔渠首枢纽工程,还调研了丹江口水库,听取水源地生态保护等情况介绍。

有人评价,“南水北调成败在治污。”为了强力推进治污和水质保护,确保水质达标,丹江口库区取缔了延续多年的网箱养鱼产业,南阳市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800多家。据了解,通水六年多来,丹江口水库水质95%达到Ⅰ类水,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及以上,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水利移民:新家园的致富经

2014年最后一天,因为南水北调而告别故土的乡亲们听到了一个温暖人心的声音。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

“南水北调难点在移民。”习近平提到的40多万移民当中,仅丹江口库区就有34.5万人。搬迁安置“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堪称世界工程移民史上的奇迹。
当天,总书记考察的九重镇邹庄村,就是水利移民的新建制村。他在这里了解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移民增收等情况。

近年来,邹庄村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试点项目资金,建起了绿色果蔬园基地,种植莲菜120亩、猕猴桃500亩。村里现有300余人从事果蔬产业。

夏粮生产: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5月13日的考察途中,习近平总书记还临时下车,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夏粮生产情况。

这并非总书记第一次在河南这个农业大省看粮食生产。2014年5月,正在河南开封考察的他,下到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的麦田间,仔细查看麦穗灌浆情况。他当时说,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河南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工作任务繁重,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从库区生态,到移民生活,从世纪工程,到粮食问题,这些都是总书记牵挂的大事。正如他前不久在广西考察时所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责任编辑:刘亚敏)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网络,来源地址:)

上一篇南水北调中线调水150亿立方米 沿线居民用水水质改善

下一篇2021数博会引225家企业线下参展 境外展商可参加线上展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