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新疆且末:春风又“绿”河东岸

作者:佚名    发表于 2021-04-24
11646

      春风过后,雨一直下,三天两夜都不停歇,浇透了沙漠小城——新疆且末县。

这场占全年降水量一半的春雨,将猫冬在家的居民全都“赶”了出来:孩童奔跑嬉戏,老人在一旁感受春雨“湿”面,年轻人拿起铁锹,跨过车尔臣河,来到东岸的沙漠边缘,参加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这场春雨太及时了,刚种下的梭梭幼苗一定都能活。”站在沙丘上的治沙员帕提古丽·亚森望着刚栽种下的梭梭说。


且末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发源于昆仑山脉的车尔臣河将沙漠与县城隔开。河东岸的流动沙丘距县城中心不足两公里。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沙漠依然在以每年5到10米的速度向县城逼近。

当地流行“车尔臣河有多宽、县城离沙漠就有多近”的说法。沙进人退、河流改道、举家搬迁……数千年的悲剧像是被施了魔咒反复上演。

为阻挡沙漠对家园的侵袭,且末县1998年成立了防风治沙工作站,开始在车尔臣河以东沙漠边缘探索防沙治沙的生态治理之路。

那一年,帕提古丽还是一个初中生,她和大多数人一样,见识了沙漠的危害,更明白植树的意义。2005年,受父辈影响,23岁的帕提古丽加入治沙站成为治沙员。这位怀着理想回到家乡的姑娘,很快被残酷的沙漠上了一课。

“本以为是扛着设备去搞勘探测量,没想到就是割苇子、拉管子、插秧子。”帕提古丽调侃自己刚参加工作时说。

那时,她领到一把镰刀,钻进车尔臣河沿岸芦苇丛里,割下一捆捆用来固沙护苗的芦苇,一天下来,双手被芦苇叶子划得伤痕累累。

沙漠里种树,水直接影响树苗成活率。帕提古丽和同事一趟趟从车尔臣河提水,人工浇灌的水量,远远小于沙漠蒸发量,等她们将最后一排树苗浇完,第一排树苗已经干涸。

边种树、边研究,帕提古丽和同事实践了滴灌节水技术、草方格固定、栽植抗旱树种、防沙林绑草护苗……沙漠里的树木成活率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变好。

奇迹终于出现。23年来,当地超过150万人次参与治沙防沙工作,被漫漫黄沙覆盖的河东岸,渐渐形成一条长20多公里、宽7.5公里的防护林带。河东岸绿了,12.5万亩流动沙丘披上绿装,沙尘日数从1998年的120天减少到2018年的68天。

“种下的不只是树,更是希望,期盼来年春风再绿河东岸。”望着车尔臣河东岸这片即将发芽的梭梭林,停不下来的帕提古丽憧憬道。(记者高晗 宿传义)


(责任编辑:刘亚敏)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新华网,来源地址:http://www.forestry.gov.cn/main/102/20210422/152635492479880.html)

上一篇深圳坪山完成涉河道古树抢救复壮

下一篇山西吕梁强化植物检疫工作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