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去年以来,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重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七连丰”,为应变局、开新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办好自己的事,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以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稳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才能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定不移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切实保护好黑土地,开展保护性耕作。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推动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和数字化,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保障重要农产副产品供给,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统筹抓好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蔬等重要农副产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提高供给体系适配性。要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培育,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要实施农产品多元化进口战略,完善国内市场调控和输入性风险管控政策,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丰年不忘灾年”,要厉行粮食节约,减少损失浪费,建立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长效机制。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围绕“国之大者”扛稳政治责任,找准坐标、找准方位、找准靶心。粮食安全不能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十四五”时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共同端牢中华民族的“铁饭碗”。长期以来,产粮大省、大市、大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让地方政府抓粮有动力、有干劲。要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粮食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让农民种粮有钱挣、有奔头。
作者单位:中央农办秘书局
下一篇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作出全面部署。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快制定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强化举措,抓紧干起来,力争用几年时间,让乡村面貌有一个的显著变化。
2021-03-22
加强党对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切实把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不断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汇聚全党上下、社会各方促振兴的强大合力。
2021-03-22
一号文件部署全面乡村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于2月21日公开发布,主管部门进行了权威解读。爱思考的“三农”工作者和热心者们可能要问,既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似乎应该“高大上”一点,为什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是对扶贫、粮食安全和农村厕所革命等熟悉的“三农”问题提出政策措施和要求?
2021-03-22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