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布自3月16日开始实施北京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在坚持“外防输入”基础上,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低风险地区进京不需核酸证明
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将优化进京管控措施,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进京,环京地区通勤人员进京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将恢复进出北京市跨城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业务。
同时,将优化社区(村)疫情防控措施,科学合理设置卡口,拆除不必要的物理隔离,做到卡口应开尽开,不再检测体温,便利居民出行。还将有序放开婚宴、丧葬等家庭聚集活动,应做好村级备案,落实扫码登记、佩戴口罩、通风消毒等措施,控制人员密度,缩短活动时间。
此外,还将恢复生活服务业企业正常运营,允许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公共场所和办公楼宇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基础上,取消春节期间75%限流措施。
在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基础上,放开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限制。发热门诊对所有发热患者进行核酸检测,不再进行核酸抗体检测,由临床医生根据需要判定是否进行胸部CT检查。有序开放陪护和探视,有序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外出会诊、互联网居家护理等服务。
酒店取消限流措施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周卫民介绍,全市公园、景区、名胜古迹以及演出场所、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按75%限流开放,宾馆酒店取消春节期间75%的限流措施。实行限量管理、强化分时预约、推行无接触购票、实现错峰服务,推进预约管理常态化。
此外,周卫民强调,要有序开放跨省市区团队旅游,组织和接待入境回国人员旅游或为其提供“机票+酒店”业务服务应符合和遵守本市入境医学观察和健康监测规定。
徐和建也表示,在落实举办方主体责任和做好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以举办500人以下的会议和1000人以下的体育赛事。举办500人以上会议、1000人以上规模体育赛事活动,须经属地政府和疫情防控领导机制审核评估。体育赛事室内外场地观众上座率每场应控制在75%以内。室内外体育健身场所恢复开放,坚持预约,控制瞬时流量,保持安全距离。
学生持“绿码”返校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在京高校外地学生返京返校要求,统一按照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最新政策执行,即:自2021年3月16日零时起,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返京返校不再需要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京后不再实行14天健康监测,满7天、满14天也不再进行核酸检测。学生持健康通行码“绿码”返校报到。各高校应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便捷的进出校门管理机制。
同时,李奕还介绍说:“目前,市里已经对做好高校师生员工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各高校按照市区统一安排,陆续启动在校师生员工疫苗接种工作,其中,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先期已经组织返校学生进行疫苗接种。根据工作安排,有条件的高校将在校内设置临时接种点进行接种,方便广大师生。”
针对中小学、幼儿园,李奕表示,仍要采取比社会上更加严密一些的防控措施,落实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晨午晚检、按时消毒、保持距离、减少聚集等一系列措施要求(幼儿在园期间不戴口罩)。而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则可以根据疫情防控、办学标准和行为规范等要求,按照“自查自评、书面申请、检查整改、公开承诺”程序,向各区教委提出申请,经各区教委审核通过后可有序恢复。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者 阮航达
(责任编辑:刘亚敏)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北京商报,来源地址:http://tour.youth.cn/xw/202103/t20210316_12774406.htm)
机票退票后7个工作日内退款
近日,《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正式颁布,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昨日,在民航局召开的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司长于彪进行解读《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于彪介绍,与原规章相比较,新《规定》主要有以下改动:一是扩大适用范围,统一国内国际运输服务管理;二是深化简政放权,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三是坚持真情服务,突出消费者权益保护;四是切实加强监管,确保规章严格执行。
2021-03-17
高端民宿独角兽“泊心云舍”获亿元融资,逆袭资本寒冬
高端民宿独角兽“泊心云舍”获亿元融资,逆袭资本寒冬
2021-03-17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部署行业安全生产工作
据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为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督促文旅经营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责任,近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安排部署了2021年度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大培训,扎实推进全民安全防灾教育体系建设,强化应急培训、突发事件演练、应急值守等工作。
2021-03-17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