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视听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作者:高云才    发表于 2021-03-16
18146
  粮丰农稳安天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沉甸甸的嘱托。

  重农抓粮,政策春风化雨。“十三五”以来,各地各部门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国粮食产能站稳1.3万亿斤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以上。截至2020年底,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七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在粮食生产取得骄人成绩之时,很多人认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还要这么重视吗?

  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快于产量的提高,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有14亿多人口,依据《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测算,到2020年,我国国内粮食总需求预计达到11300亿斤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每年需要进口一些粮食来调剂结构性余缺,没有任何理由盲目乐观粮食形势。

  民以食为天,粮为邦之本。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除口粮消费之外,肉禽蛋奶消费是国民生活水平升级的体现,但肉禽蛋奶都需要粮食饲料来转化。对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来说,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把粮食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是我国粮食安全观的一个飞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方面,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稳面积,一个作物一个作物抓实。今年,我国将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是巩固双季稻种植面积,确保去年增加的早稻种植面积不减少。东北、黄淮海、西南、西北地区要因地制宜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同时要稳定大豆种植面积。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稳产量,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打好种业翻身仗,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效率。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稳定粮食生产好形势,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粮食产量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必须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力争稳中有增。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稳政策,释放重农抓粮信号。构建保障机制,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今年中央财政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产粮大县资金奖励规模增加,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保持稳定。统筹安排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包括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轮作休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生产救灾和植保工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资金,重点向粮食生产倾斜。

  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是巩固我国粮食安全基础的三大法宝。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就稳住了农业基本盘,就守住了“三农”战略后院。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粮食安全主动权,作者:高云才,来源:人民网,来源地址:http://www.agri.cn/V20/SC/jjps/./202103/t20210315_7628150.htm)

上一篇乡村振兴启新程

下一篇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十四五”起好步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十四五”起好步

 “乡村振兴”无疑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词汇和关注焦点,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乡村振兴”,用了较大篇幅对2021年和“十四五”时期如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系统周密的部署。总结过去,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展望未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高质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好基!

2021-03-16

探寻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路径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需要在厘清“三权分置”改革逻辑起点基础上,稳慎探寻其实现路径。

2021-03-18

探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法宝”

实践证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深入探究这个制胜法宝,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精准扶贫”这个制胜法宝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汇聚了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精准扶贫所包含的“精准”要义对“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重要意义。

2021-03-18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